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设计中色彩基本概念及应用

室内设计中色彩基本概念及应用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色彩,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和室内每一物体的材料、质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时也称为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在同一色相中,把彩度最高的色称该色的纯色,色相环一般均用纯色表示。(三)色标体系根据上述的色彩三属性,可以制成包括一切色彩的三度立体模型,称为色立体或色标。

室内设计中色彩基本概念及应用

色彩,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和室内每一物体的材料、质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常常有这个概念,在绿色的田野里,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很容易发现穿红色服装的人,虽然还不能辨别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也充分说明色彩具有强烈的信号,起到第一印象的观感作用。当我们在打扮得五彩缤纷的大厅里联欢时,会倍增欢乐并充满节日的气氛,我们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若不巧遇上阴天,面对阴暗灰淡的景色会觉得扫兴。这些都表明,色彩能支配人的感情。

色彩能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微妙地改变着周围的景色,如在清晨、中午、傍晚、月夜,景色都很迷人,主要是因光色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观,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色彩的这些特点,很快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来。早在1942年布雷纳德和梅西对不同色彩的顶棚、墙面的照度利用系数方面做了研究,穆恩还对墙面色彩效果作了数学分析,指出当墙面反射增加至9倍时,照度增加3倍,并进一步说明相同反射系数的色彩或非色彩表面,在相同照度下是一样亮的,但在室内经过“相互反射”,从顶棚和墙经过多次反射后达到工作面,使用色彩表面比无色彩表面照度更大。但色彩现象是发生在人的视觉和心理过程的,关于色彩的相互关系、色彩的偏爱等许多问题还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一)色彩的来源

光是一切物体的颜色的唯一来源,它是一种电磁波的能量,称为光波。在光波波长380~780nm内,人可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它们在电磁波巨大的连续统一体中,只占极狭小的一部分。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形成色觉,因此我们通常见到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物体的有色表面,反射光的某种波长可能比反射其他的波长要强得多,这个反射得最长的波长,通常称为该物体的色彩。表面的颜色主要是从入射光中减去(被吸收、透射)一些波长而产生的,因此感觉到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物体光波反射率和光源的发射光谱

(二)色彩的属性

色彩具有三种属性,或称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彩度,这三者在任何一个物体上是同时显示出来的,不可分离的。

1.色相

说明色彩所呈现的相貌,如红、橙、黄、绿色,色彩之所以不同,决定于光波波长的长短,通常以循环的色相环表示。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性质,我们用来表明不同颜色的名称,如:玫瑰红柠檬黄、群青、湖蓝等。

2.明度

表明色彩的明暗程度。决定于光波之波幅,波幅愈大,亮度也愈大,但和波长也有关系。通常从黑到白分成若干阶段作为衡量的尺度,接近白色的明度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不同色相的色彩有不同的明度,在常见的色彩中,黄色的明度最高,而紫色的明度最低。

3.彩度

即色彩的强弱程度,或色彩的纯净饱和程度。因此,有时也称为色彩的纯度或饱和度。它决定于所含波长的单一性还是复合性。单一波长的颜色彩度大,色彩鲜明;混入其他波长时彩度就减低。在同一色相中,把彩度最高的色称该色的纯色,色相环一般均用纯色表示。

在原色中,无论加入任何的色彩,纯度都会降低。物体表面状况会改变其他颜色的彩度。如表面粗糙的物体,漫射的光线会降低颜色的纯度。

通常我们会把颜色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指的是由黑色到白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组成的色彩系列。无彩色系中颜色只有明度的不同,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而在有彩色系中的色彩要依据色相、彩度和明度来加以区别。

色彩是任何事物中都具有的现象。室内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都有自身不同的色彩,而这些色彩的总和形成室内环境的色调。酒吧设计中的色调以鲜艳为主,居室环境中色彩以平静稳重为主,因此不同的室内空间类型,需要有不同的总色调。一个特定的色调往往对应于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因此不同的环境色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色调不仅仅取决于物体的颜色,还取决于这些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因此,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必须将色彩设计恰当地融入室内环境设计中。

(三)色标体系

根据上述的色彩三属性,可以制成包括一切色彩的三度立体模型,称为色立体或色标。根据不同色彩体系制成的各种色立体形状虽不同,但都以同一原则为根据,即其中心垂直轴为最亮的白到最暗的黑的明度标度,和赤道线(或相当于赤道线的多轮廓线)为处于中间明度水平的诸色相的标度。在中心垂直轴上,从黑到白称为无彩色;中心轴以外的各种颜色均为有彩色。色立体的每一个水平切面,代表处于一定明度水平(等级)的可供采用的全部色阶,越接近切面的外边,颜色越饱和,即彩度越高;越接近中央轴线,其中掺合同一明度的灰就越多,即彩度越低。

常用的有美国蒙塞尔以红R、黄Y、绿G、蓝B、紫P五色为主要色相和5种中间色相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的10色相环的色标,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以8色为主要色相的24色相环的双圆锥体色标以及日本的以6色为主要色相的24色相环的色标。色立体形状规则,表明给理论上被认为是可能的颜色留出空白,而形状不规则的则表明可供人们所支配的颜料所能调出的颜色。

色标常用在油漆、印染工业。可利用它作为对任何一个颜色进行客观鉴别的参考,并指明哪些颜色是相互协调的。但对设计者来说,在解决总的环境问题上没有重要价值。

色彩的标定方法,以蒙塞尔色标为例:

HV/C

其中:H为色相;V为明度;C为彩度。(www.xing528.com)

例:7.5R 6.5/10

即表示色相是红色7.5,明度是6.5,彩度是10。

蒙塞尔色相沿水平面的各个方向包括5种主要色相和5种中间色相:

主要色相:红R,黄Y,绿G,蓝B,紫P。

中间色相: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

各种色相可细分为10个等级,全部分成100,每一种主要色相和中间色相的等级都定为5,对每一种色相便有2.5,5,7.5,10四个色相级,共40个。

无彩色标标定方法,用黑白系列中性色N表示,N的后面写出明度,如N5表明明度为5的中性灰色。

(四)色彩的混合

(1)原色:红黄青称为三原色,因为这三种颜色在感觉上不能再分割,也不能用其他颜色来调配。蓝不是原色,因为蓝就是青紫,蓝里有红的成分,而其他色彩不能调制成青色,因此青才是原色。

(2)间色:或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调制成的。即红+黄=橙,红+青=紫,黄+青=绿,共三种。

(3)复色:由两种间色调制成的称为复色。即橙+紫=橙紫,橙+绿=橙绿,紫+绿=紫绿。

(4)补色:在三原色中,其中两种原色调制成的色(间色)与另一原色,互称为补色或对比色,即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

这里应说明的是颜料的混合称减色混合,而光混合称加色混合,因为光混合是不同波长的重叠,每一种色光本身的波长并未消失。三原色的颜色混合成黑色,光色混合成白色。黄色光+青色光=灰色或白色,黄颜料+青颜料=绿色。此外,纯色加白色称为清色,纯色加黑色称为暗色,纯色加灰色称为浊色。

(五)图形色与背景色

当我们知道色彩的产生和形成后,更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如何去运用色彩和如何正确地处理色彩间的相互关系。色彩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关系就是图底关系,或称图形色或背景色,如果没有这种关系,我们就无法辨认任何事物。成为可以辨认的图形色的规律是:

(1)小面积色比大面积色成为图形的机会多;

(2)被围绕着的色彩比围绕的色彩作为图形的机会多;

(3)静止的比动态的作图形的机会多,当然也需按具体情况而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简单而规则的比复杂而不规则的作为图形的机会多。

基于上述关系,就引申出色彩的可读性和注目性。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背景下,效果是不同的,例如底色为白色,则绿色比黄色可读性大;而色彩的注目性,一般认为决定于明视度;而可读性高,注目性也相对提高。其次,富有刺激性的暖色系,注目性占优势,其顺序为朱红、赤红、橙、金黄、黄、青、绿、黑、紫、灰,此外白色作为背景,注目性就没有黑色强。在绘画中,色彩群化的对立现象,常为表现派、野兽派所运用;而色彩群化的融合现象,则是印象派乐于表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