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吐蕃统治下的民族关系调整与联姻

甘肃简史:吐蕃统治下的民族关系调整与联姻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消弭民族矛盾,吐蕃逐步改变原来的高压同化政策,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如适当提高汉族士绅、僧侣的地位。这样使吐蕃统治下的汉蕃关系逐渐过渡到和平共处阶段。定期的贡赋、强征军粮马匹以及无休止的战争兵役,给吐谷浑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值得一提的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大族与其他民族的世家豪族也都进行了积极的联姻。

甘肃简史:吐蕃统治下的民族关系调整与联姻

(一)吐蕃汉人的统治及相互关系

吐蕃在陇右、河西地区对汉人采用积极的同化政策,让汉人学说蕃语、穿左衽衣服、行辫发之俗,当地汉人不得不“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只有在特殊场合,私下才穿着中原服饰。正如《新唐书·吐蕃传》所记:“州人皆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即使是落蕃几十年后,许多落蕃汉人仍在嘱咐自己的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是大唐人,一有机会便计划出逃。为了消弭民族矛盾,吐蕃逐步改变原来的高压同化政策,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如适当提高汉族士绅、僧侣的地位。这样使吐蕃统治下的汉蕃关系逐渐过渡到和平共处阶段。

(二)吐蕃统治时期的吐谷浑

吐谷浑被吐蕃征服后,成为吐蕃的属国。吐蕃统治者对吐谷浑的压迫和剥削是较为沉重的。定期的贡赋、强征军粮马匹以及无休止的战争兵役,给吐谷浑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为了加强对吐谷浑的统治,吐蕃政权对吐谷浑的上层贵族采取笼络和控制的政策,赋予其比汉人要高的政治地位,不断地把吐谷浑王族及上层贵族吸收到地方政权中,给予一定的权力,从而维护吐蕃的统治,缓和民族矛盾。(www.xing528.com)

(三)吐蕃统治时期的粟特

吐蕃攻入河陇地区后,这里的粟特人也成为吐蕃的属民。像敦煌从化乡那样的粟特人聚落,与敦煌的其他乡都被取消,改为部落。其中有势力的粟特人有的归还了本国,有的散入回鹘势力圈内或其他地方,剩下的一些粟特人后裔则依附于汉人的寺院,成为寺户。在吐蕃设置的各个部落中都生活着许多粟特人,吐蕃人和粟特人基本上处于交错杂居的状态。粟特人在各个部落中从事着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吐蕃统治者还任用一批粟特人担任判官参军、部落使、都督等瓜州使衙和敦煌的各级官吏,成为吐蕃统治敦煌及河西地区依靠的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大族与其他民族的世家豪族也都进行了积极的联姻。通过联姻,粟特与汉、蕃之间不仅加强了血缘上的联系,而且与敦煌大族之间也形成了政治联合。这使得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人的势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