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手工业合作化提前实现

甘肃简史:手工业合作化提前实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到1955 年下半年,受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影响,确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同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道完成,导致手工业改造的步伐急剧加快。18 日,平凉市手工业者举行大会,庆祝提前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甘肃简史:手工业合作化提前实现

1953 年,中共中央确立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甘肃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甘肃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53 年初,中共甘肃省委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整顿、巩固、提高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村工作总方针和总任务,确立了“在大约15 年的时间内,一步一步地引导农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纠正了强迫命令、形式主义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取消了不符合实际的互助组,建立了互助合作代表会议制度。为了探索新的农业合作路子,早在1951 年9 月,甘肃省委和武威地委就在永昌县焦家庄一带进行调研,试办以土地入股、集体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2月5日,甘肃省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拉开了甘肃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序幕。年底,全省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7个,入社农户达1000多户,占总农户的0.06%。季节性和常年性互助组19.52万个,入组农户达82万户,占总农户的47.1%。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正式公布执行。甘肃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派有经验的干部驻社,或每年冬春季节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开展整社工作,为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积累经验、培养干部。在民族地区办社,强调要做好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工作,规定了严格的请示、报告和检查制度,要求凡有关民族宗教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向上级请示,驻社干部不得擅自决定。拱北、道堂、清真寺的土地不入社,由农业生产合作社暂时租种。在上述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省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得到了健康发展。通过宣传教育,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和手工业合作等都有较大的发展。1954 年11 月下旬,中共甘肃省委根据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精神,召开了全省第二次互助合作会议,决定在1955年秋收前,全省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6000个,加上原来的773个,入社农户占全省总农户的6%左右,互助组27万个(其中常年互助组应占20%左右),参加农业社和互助组的农户占总农户的68%左右。到1957 年,要求全省40%左右的农户参加到初级社中来,加入互助组的农户要达到总农户的80%。到1955 年2 月,全省初级社得到快速发展,提前并超额完成了1955年的建社计划。

甘肃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问题是“贪多、贪快、贪大”,表现为盲目急躁,强迫命令。针对这些问题,1955 年2 月5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及时做出电话指示,要甘肃集中力量巩固现有社,发展应该紧缩,不要太快、太大。据此,甘肃省委发出《关于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要求“应即坚决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要特别注意做好民族联合社的巩固工作。3 月,又电告各地原则上停止发展。4月,中共甘肃省委及时批转了省委农村工作部根据中央精神制定的《关于暂停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巩固现有社的几点意见》,并决定压缩计划。为了整顿合作社,中共甘肃省委抽调300余名省级机关干部,每个地区都分别抽调近千名干部,联合组成下乡工作组,对合作化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做法立即纠正,对生产资料和牲畜处理不当的,重新协商解决。从1955 年冬开始,在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地发展高级农业合作社。到1956 年底,入社的农户达到总农户的98.19%,其中高级社由2月份的22.83%增加到97.2%,不但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而且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体。在民族地区,到1957 年5 月,已建立3188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包括民族社998个,民族联社1011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9%,其中高级社2022 个(包括民族社421 个,民族联社822 个),入社农户占该地区总农户的78%。在建立高级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再加快速度、仅仅根据主观愿望人为地改变生产关系、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等问题,挫伤了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www.xing528.com)

1953年11月12日,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做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对小手工业者的改造,一般走合作化的道路;对农村的小手工业者,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修理部、加工部或副业部;关系国计民生的手工业作坊、皮毛厂等采取过渡的办法,变为国营商店的加工厂。1954 年11 月,召开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会议。甘肃省贯彻会议精神,决定对已有的手工业合作社(组)进行整顿,解决盲目图快问题,使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地对手工业合作社进行了整顿。但到1955 年下半年,受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影响,确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同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道完成,导致手工业改造的步伐急剧加快。1955 年成立了省手工业管理局,专门负责全省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和管理工作。12 月,省委决定在1956 年年底以前,要基本完成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着,召开了全省首届手工业联社社员代表会议和全省手工业合作社联社首届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决定1956 年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要发展到3075个,入社人数达到8.4万人,占全省手工业总人数的80%以上,与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要全部实行合作化,并正式成立省手工业生产合作联合社。甘肃手工业改造的高潮是从平凉专区平凉市开始的。1956 年1 月上旬,平凉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社和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接连收到620 个手工业者的入社申请书,其中竹器、木器、金属、修理等16 个行业集体申请入社。到1 月17 日,平凉市有86%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组织。18 日,平凉市手工业者举行大会,庆祝提前实现手工业合作化。19 日,兰州市召开了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化批准大会,兰州市政府批准全市42 个手工业行业、2119 户按行业实行合作化的申请报告。23 日,天水市手工业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化。在平凉、兰州、天水的带动下,全省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到1956年6月,甘肃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 年甘肃省采取稳步改造的方针,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基本上控制了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不同程度地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了全省计划的轨道。但企业仍掌握在资本家手中,生产和经营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1954 年9 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对扩展公私合营企业的有关原则和政策做了明确指示。省委、省政府根据条例精神,坚持“巩固阵地,重点扩展,做出榜样,加强准备”的方针,在对公私合营企业进行整顿、提高、巩固的基础上,把私营工业企业的改造推进到有计划重点扩展阶段。随着公私合营企业的扩展,1955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共甘肃省第三次代表会议,决定对65 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5 年底,国营工业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6.6%,私营工业的比重由1952 年的25%下降到8.2%。在改造资本主义工业的同时,政府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改造。从1953 年下半年起,省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或代替私营批发商的活动。1953 年11 月以后,对粮食、油料、食品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1954 年,又逐步扩大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范围,对城镇居民肉食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在城市,对煤、铁、钢材、烧碱、橡胶等重要工业原料,也由国营商业或国家物资部门控制。同时,外贸方面规定,私商不得自营一般商品的进出口业务。这样,原来经营这些商品的批发商,就被国营商业或合作商业所代替。1953 年,把粮、棉、油纳入经销、代销进行全面改造之后,将各行各业的私营零售商分别置于有关国营专业公司的直接领导之下,由国营专业公司对归口的私商进行安排和改造。有的私营商业按计划从国营专业公司或供销合作社进货,按国家零售牌价销售,取得批零差价;有的委托代销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商品,从中提取手续费。随后在茶叶、烟、酒、皮毛等行业,陆续推行了全行业改造,一般都采用经销、代销形式。同时,还结合经销、代销,进行了并店调网工作。针对私营零售商减少太快、对活跃市场不利的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又进行了适当调整,规定私营零售商主要经营国营商业和合作社暂时还不能全部经营的山货、小杂货、小百货等。1955年12月12日,为贯彻《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精神,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大会。这次会议,批判甘肃工作中的所谓“保守主义”和“右倾思想”,制定了在1956 年底以前基本上完成对全省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方案,讨论全行业公私合营问题,成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5 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180名干部分赴全省各地指导工作。1956年1月,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首先在兰州掀起。1 月5 日,兰州市棉布业率先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百货、机器、服装烟草等行业紧随其后。此时,政府改变了分期、分批改造的规划,加快步伐,采取一次批准的办法。1月13日至17日,兰州市公私合营达到了高潮。申请合作化的达10361户,除企业负责人不在兰州或暂时停业等情况外,其余的均提出了申请。1 月19 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全市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私营工商业改造大会,宣布批准全市12 个工业行业的151 家私营工厂、53 个私营商业行业的7963 户和私营汽车运输的382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在兰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的推动下,天水、平凉、酒泉、永昌等主要市县于1月底相继完成了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2月底,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已达到70%。3月底,除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少数牧区外,全省私营工商业纳入以公私合营为主要形式的,已占私营工商业总数的80%以上。到1956 年底,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