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印记

土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印记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不仅是人类安身立命之锥,它所代表的生殖力是生命的象征,在远古先民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然而土终究也还是平实之物,中国文化中的现世精神则源自土的实在性。所以,对土的解读是理解中国文化之谜的又一通径。肥沃的土是昌盛文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土利用和管理不善以及土遭到破坏之时,会给动植物生存及生长带来灾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使文化陷入衰落。

土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印记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部分及其附属物,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场所,这神奇的物质却因其过于常见、外表平凡而常被人忽视。但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精神却源自于土。土地不仅是人类安身立命之锥,它所代表的生殖力是生命的象征,在远古先民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其实,土在中国人心灵中已被抽象出来,其生生不息的意蕴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现实生活。从远古先民对土的狂热崇拜到儒家“仁”的思想的提出,从以“礼”为形制的对生命的崇敬到内化于中国人生命之流的生生不息的思想底蕴,无不深刻反映了土生生不息的思想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意义。比如,中国古代艺术反映了对生生不息的思想内流的返璞归真,“气韵生动”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与目标,更是中国古典美学显著的审美尺标之一。艺术中暗含着节奏与律动的音乐感,这就是“韵”,也即是生命的精神。然而土终究也还是平实之物,中国文化中的现世精神则源自土的实在性。实用理性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所以,对土的解读是理解中国文化之谜的又一通径。

土的自然特征在中国古代以观念的形式转化成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这就使得“土”字在中国古代不仅只是泛指我们脚下的泥土,而是具有了多重耐人寻味的文化隐义。从字形上看,“土”就像一株苗牙,刚刚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开始了一个生命的生长历程。(www.xing528.com)

土是动植物生存及生长的自然体。人类生存依靠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往往取决于土的质量以及依土生存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和质量。肥沃的土是昌盛文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土利用和管理不善以及土遭到破坏之时,会给动植物生存及生长带来灾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使文化陷入衰落。土最早形成的时间,水成土要比陆地土的生成还早。土的形成受自然因素(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为的耕种等的影响,经过不同的成土过程(如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聚积过程,黏化过程,脱钙和积钙过程,盐化和脱盐过积,碱化和脱碱过程,灰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熟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发育层次(如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和剖面形态特征(如土的颜色、土的结构、土的质地、土的松紧度和孔隙状况、土壤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如黑土、白土、黄土、红壤、绵土、塿土、黏土、砂土等),中国约分布有61个土类、231个亚类,2473个土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