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红色基因百乐印记

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红色基因百乐印记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凤山县地方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进行整顿,为开展抗日敌后游击战以及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至此,中共凤山县党的基层组织由原来的4个支部发展到5个支部,党员人数由过去的40多人发展到50多人。凤山党组织吸收各方力量壮大抗日队伍,揭穿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给国民党反动派的“清乡”和“进剿”以沉重打击。

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红色基因百乐印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桂系军阀先后撤离凤山,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

中共凤山县地方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进行整顿,为开展抗日敌后游击战以及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虽然没有侵入凤山县,但中共凤山党组织仍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从全国抗战大局出发,大力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组建抗日宣传队,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组建“抗日青年同盟会”“抗日兄弟同盟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积极发动群众为抗日救国全力以赴,筹粮筹款,支援抗日前线主战场。

1937年1月,中共桂西特委成立,改称中共右江上游中心县委为中共东凤中心县委。同年2月,原右江上游中心县委下属的凌九支部改为中共凌凤边委会,黄伯尧为书记,负责对土地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4个凌凤边支部进行联系和领导,这4个支部分别是中共海亭支部、中共巴轩支部、中共力那支部和中共洪力支部。黄伯尧带领4个支部的40多名党员在当地开展敌后抗日宣传工作,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发展壮大党组织。1937年9月,中共桂西区特委代表黄桂南书记与国民党百色驻军商谈国共合作,试图放弃党的独立自主原则,把党组织在滇桂边界长期积蓄下来的革命武装队伍交给国民党“改编”,中共凤山党组织遵照中共东凤中心县委的指示,坚决抵制黄桂南的决定,反对其在谈判时软弱妥协,将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拱手相送的错误决定,为制止革命队伍的流失采取了应急措施,在危急关头坚持了党独立自主的原则,保存住了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保持了凤山党组织的存续和发展。(www.xing528.com)

1938年7月,黄伯尧决定将从黔桂边返回凤山的廖源富和幸存下来的卓有荣、莫让规、廖源壮、廖源川、廖源金、罗启贤、罗玉怀、周仕才等部分党员组织起来,进行整顿;同时将参里、八达、盘丰等地附近几个党支部的幸存党员合并,在长里乡亭蒙山组建中共亭蒙支部,廖源富为支部书记,廖源川、卓有荣为支部委员。中共亭蒙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凤山北区的抗日武装斗争。至此,中共凤山县党的基层组织由原来的4个支部发展到5个支部,党员人数由过去的40多人发展到50多人。中共亭蒙党支部自组建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活动一直未间断,旗帜不倒,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中共百乐村党支部。

凤山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积极上前线阻击日本侵略者,反而想方设法打压共产党。凤山党组织吸收各方力量壮大抗日队伍,揭穿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给国民党反动派的“清乡”和“进剿”以沉重打击。在抗日战争期间,凤山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进步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斗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