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德格尔循环观探讨-《西方现代美学十五讲》

海德格尔循环观探讨-《西方现代美学十五讲》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海德格尔一样,加达默尔对前理解所导致的阐释学循环也是以积极眼光来审视的。还得从阐释学循环的本意说起。加达默尔称之为“预感行为学说”。实际上,只有当海德格尔对阐释学循环进行描述,对生存论进进行论证,这一切才出现了转折。在海德格尔看来:其一,阐释学循环不是要消除整体与部分的循环。上述海德格尔的有关阐释学循环的看法,加达默尔是持认同态度的。

海德格尔循环观探讨-《西方现代美学十五讲》

海德格尔一样,加达默尔对前理解所导致的阐释学循环也是以积极眼光来审视的。他引用了海德格尔的一段话:“把这个循环降低为一种恶性循环是不行的,即使降低为一种可以容忍的恶性循环也不行。在这一循环中包藏着最源始的认识的一种积极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能得到真实的掌握,那就是:接受领会到它的首要的、不断的和最终的任务始终是不让向来就有的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握以偶发奇想和流俗之见的方式出现,它的任务始终是从事情本身出来清理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握,从而保障课题的科学性。”[1]这就是说,阐释者无须为自己具有前理解所导致的阐释学循环而焦虑。理解也不是要消除这种循环,恰恰相反“在完满的理解中,整体和部分的循环不是被消除,而是相反地得到最真正的实现”[2]。这是什么意思呢?

还得从阐释学循环的本意说起。所谓阐释学循环,这本是从语文学阐释学之中来的,但是第一次正视它,则始于施莱尔马赫。它原初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从个别来理解整体,而又必须从整体来理解个别。”[3]语法学修辞学或称语文学阐释学中,主要是指我们要理解一个句子,要进行语法分析,但这种语法分析本身被某种预期所支配,也就是被语法本身的传统规则所支配,比如我们要从上下文来理解一个句子,而上下文整体又被另一个更大的上下文所制约。当然,这种层层的整体,有时候又需要根据个别待理解的文本的需要来加以修正,因为层层的整体,又是由层层的个别的东西所组成。

此后,这种循环又转入了一般阐释学,这就是施莱尔马赫所做的工作。他一方面坚持了上述语文学阐释学意义上的循环;另一方面,他还引入了一般阐释学意义上的循环。在他看来,待解释的个别文本,又是作者创造的,因此就还需要深入作者内心生活的整体之中。所以,“解释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必须自觉地脱离自己的意识而进入作者的意识”[4]。也就是说,解释者以一种中立的立场,在个别文本与整个作者的内心生活之间进行循环,最终获得没有误解的正确的解释。

在加达默尔看来,施莱尔马赫对阐释学循环的理解过于认识论化,也过于心理学化。加达默尔称之为“预感行为学说”。“通过这种预感行为,一个人完全把自身置于作者的精神中,从而消除了关于本文的一切陌生的和诧异的东西。”[5]也就是说,解释者总是预先推知整体,“独断论”的认为自己就是作者内心生活的整体的代言人,然后在部分中再来解释整体,最终部分与整体达到一致,循环就消失了,解释活动也就完成了。这无疑是一种阐释学想象。加达默尔说,它还使得阐释学“威信扫地”[6]。实际上,只有当海德格尔对阐释学循环进行描述,对生存论进进行论证,这一切才出现了转折。(www.xing528.com)

在海德格尔看来:其一,阐释学循环不是要消除整体与部分的循环。也就是说,最终不是要达到整体对部分的褫夺,而是要实现“新的循环”。加达默尔说:“本文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7]怎么达到的这种新的循环?如何实现创造性呢?很简单,就是要有前理解的参与。为此,其二,阐释学循环不是要对前理解予以否认,实际上“前理解”是本然存在的,离开了它,阐释都不可能,更遑论阐释学循环。其三,由于前理解是不可能消除的,因此阐释学循环不是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循环,它实际上是文本、作者、读者、语境等要素在时间距离中的循环。仅就文本与读者而言,简单说,文本要得到理解,需要有读者的应答,而读者是有前理解的,因此读者的理解就是前理解与文本之间的问与答:文本问,读者答;读者问,文本答。文本通过读者来问,读者通过文本来答,在答与问之间逐渐磨合,建构出文本的意义,让文本成为作品,实现其表现自我的真理存在。阐释学循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了读者的前理解。而读者的前理解之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是理解者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理解之所以能发生的一个境况(condition,又译条件)。它并非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了它,意义生产才有了可能。但它也不是一个主体性的选择,毋宁说是受制于历史的存在。

上述海德格尔的有关阐释学循环的看法,加达默尔是持认同态度的。为此之故,加达默尔说:“理解的循环一般不是一种‘方法论的’循环,而是描述了一种理解中的本体论的结构要素。”[8]至此,加达默尔的阐释学工作就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走完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他澄清了理解得以发生的条件。他说:“诠释学的任务根本不是要发展一种理解的程序,而是要澄清理解得以发生的条件。”[9]而理解得以发生的最基础的条件即是前理解。为此,我们也可以说,加达默尔阐释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前理解”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也可以说,是在为“理解”正名)。为此,他要继续去完善这一辩护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