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桓攻伐公室:鲁昭公逃往齐国

三桓攻伐公室:鲁昭公逃往齐国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国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是三个显赫的大家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三桓”。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鲁昭公没有同意。于是,三家的兵马联合起来共同讨伐鲁昭公。鲁昭公抵挡不住三桓的联军,慌忙逃到了齐国。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三桓攻伐公室:鲁昭公逃往齐国

鲁国的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是三个显赫的大家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三桓”。在政治上他们有时互相支持,联合执掌着鲁国的政权;有时争权夺利,大权为实力最强家族独揽。鲁襄公在位时,朝政落在季孙氏的手中。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当时执掌鲁国政权的季武子把刚刚从齐国回来的公子禂立为国君,称为鲁昭公。当时鲁昭公只有19岁,还非常幼稚,没有能力处理国政。大臣穆叔对拥立昭公为国君表示反对,他认为:“太子死了,就应该让他同母的兄弟来继承君位,如果他没有同母的兄弟,就应该让庶子之中年龄最大的来即位,如果遇到年龄相同的情况,就应该选择其中最具有才干的,假如很难判断谁最有才干的话,就只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抉择了。公子稠并不是先王的嫡子,并且他在为先王守灵的时候,不仅没有表现出哀伤的样子,反而表现出欢喜的样子,假如让他做国君的话,一定会给鲁国带来很大的祸患。”季武子一意孤行,不听从穆叔的良言相劝,坚持立公子稠为国君。鲁昭公继位不久,在为鲁襄公送葬的时候,态度非常随便,居然多次更换丧服。当时的士人见到这种情况后,都感慨地说:“看来他肯定不会得到善终。”

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藏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所有关系。

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昭公渡过黄河去朝拜晋平公,晋平公看不起他,拒绝与他见面,昭公只好败兴而回,鲁国百姓觉得蒙受了耻辱。鲁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为了庆贺章华台的建成,召见了鲁昭公,并且送给他很多珍宝,后来楚灵王又反悔了,想了一条诡计把珍宝骗了回去。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鲁昭公再次朝见晋平公,再次遭到了强硬的拒绝。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鲁昭公再次朝见晋君,这次虽然没有被拒绝,但却被晋君留下和晋国百姓一起为晋昭公送葬,鲁国的百姓对国君的软弱无能深感耻辱。

季氏和郈氏进行斗鸡游戏。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两个人都做了弊。季氏在鸡毛上涂抹了芥末,郈氏则在鸡爪子上面裹了金属制成的利爪。季平子发现以后勃然大怒,为此而出兵攻占了属于郈氏的土地。郈氏家族的昭伯对季平子恨之入骨,恨不得把季氏家族的人杀光。就在此时,鲁国大臣臧昭伯的弟弟臧会诋毁污蔑自己的哥哥,然后暗中躲藏在季平子的家里。臧昭伯为此抓了几个季氏家族的人。季平子知道后十分不满,也抓了几个臧氏家族的人进行报复。郈氏和臧氏去鲁昭公那里状告季氏,鲁昭公被两人说服,亲自带兵讨伐季氏,攻进了季氏的私人府邸,想置季平子于死地。季平子向鲁昭公申辩说:“国君您是听从了奸佞小人的谗言才来讨伐我的,不应该在还没有查清楚我的罪状的情况下就杀死我,如果真的要治我的罪,请允许我迁居到沂水的边上去吧。”鲁昭公没有同意。季平子又请求国君把自己囚禁起来,还是没有得到允许。季平子甚至要求自己只带五辆车子去外国逃亡,还是没有得到允许。这时,鲁昭公的臣子劝诫他说:“您应该允许季平子的要求,季氏掌管国家的政权已经很久了,他的党羽遍布全国。您如果真的杀了他,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为季平子报仇的。”然而鲁昭公却不听从他的忠告。郈(hòu)氏也趁机添油加醋,强烈要求昭公杀掉季平子。

季平子:即季孙意如。春秋时鲁国正卿,姬姓,季氏,谥平,史称“季平子”。辅佐鲁昭公、鲁定公,甚至代理君位将近十年。其封地即为现在临沂市平邑。(www.xing528.com)

叔孙氏的家臣戾听到了鲁昭公讨伐季氏的消息之后,马上召集自己的手下商议,他征求大家的意见说:“从我们自己的利益考虑,是季氏被消灭好?还是不被消灭好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季氏不被消灭好!”于是戾率领叔孙氏的家兵前去救助季氏,击退了鲁昭公的军队。孟懿子听说叔孙氏救援季氏之后,也起兵响应,杀死了郈氏家族的昭伯。于是,三家的兵马联合起来共同讨伐鲁昭公。鲁昭公抵挡不住三桓的联军,慌忙逃到了齐国。齐景公对他说:“我可以送给你25000户的封地,这样你应该满意了吧。”鲁昭公觉得有利可图,正准备答应下来时。大臣子家劝告他说:“您是鲁国的国君,是周天子的臣子,怎么可以放弃周朝的臣子不做,而去做和您地位相同的诸侯国国君的臣子呢?”鲁昭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没有接受齐景公的要求。子家发现齐景公不讲究仁义,齐国不是久留之地,劝鲁昭公去晋国避难,执迷不悟的鲁昭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春,齐国攻打鲁国,占领了鲁国的郓邑,顺便把鲁昭公安置在那里。夏天的时候,齐景公打算把鲁昭公送回鲁国。他知道鲁国百姓不希望昏君回国,他们可能贿赂齐国大臣阻止自己把鲁昭公送回去,他叮嘱大臣不能接受鲁国的礼物。但是,齐国大臣子将出于贪心,仍然接受了鲁国大夫申丰、汝贾的贿赂。为了完成鲁国大夫的嘱托,子将对齐景公说:“鲁国的大臣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去侍奉国君,况且鲁昭公是个不吉祥的人,以前宋元公准备送鲁君回国,结果自己却死在路上。鲁国大臣叔孙昭子准备迎接他回国,结果自己没有什么疾病就奇怪地死了。可能是因为鲁国国君太昏庸了,连鬼神都得罪了。希望您还是不要送他回去了,免得受到他的连累。”齐景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没有送鲁昭公回国。

郓邑:古地名, 春秋时鲁国有东郓与西郓。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公元前616年,季孙行父所筑。鲁莒屡次争夺,称“东郓”。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鲁昭公又来到了晋国,请求晋君送他回国。鲁国的季平子不希望昭公回来,便悄悄买通了晋国的六卿。六卿劝说晋君不要送鲁昭公回国,晋君也只好作罢,就把鲁昭公安排在晋国的乾侯居住。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鲁昭公又回到了被齐国占领的郓邑。齐景公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书信,称呼自己为主公,俨然把他当成了齐国的臣子,鲁昭公感到万分耻辱,一怒之下离开了郓邑,又回到乾侯。鲁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晋国国君准备送鲁昭公回国,他想了解一下鲁国百姓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召见了季平子。季平子身穿粗布缝制的衣服,光着脚来进见晋君。晋君感到十分诧异,这时候,晋国的六卿替季平子谢罪说:“即使我们愿意,鲁国的百姓也不希望鲁昭公回国。”晋国国君碍于舆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这个昏庸的国君在乾侯结束了他的一生。鲁国百姓拥立他的弟弟即位,这就是鲁定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