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地王大厦:高楼钢结构体系与工程实例

深圳地王大厦:高楼钢结构体系与工程实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芯筒外缘至外圈框架柱之间的跨度为11.75m。大厦位于台风侵袭区,控制结构设计的是风荷载。图5-191 建成后的深圳地王大厦外观图5-192 深圳地王大厦的典型层结构平面作为主楼主要抗侧力构件的芯筒,沿房屋纵向、横向的高度比分别为6.8和23,很显然,横向偏弱。

深圳地王大厦:高楼钢结构体系与工程实例

1.建筑概况

(1)深圳市于1996年建成的地王商业大厦,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办公大楼(主楼)、公寓楼(副楼)、商场和地下车库四部分,总建筑面积为27.3×104m2,总投资约38亿港元。

(2)主楼地下3层;地面以上79层,高325m;典型楼层的层高为3.75m,建筑面积为2160m2;总建筑面积为16×104 m2。副楼地面以上33层,高120m,公寓面积为4.5×104m2。主楼和副楼的连接体是贯通5层的共享空间式商场,面积为3.4×104 m2。地下车库共3层,拥有868个停车位。

(3)主楼采取在矩形平面两端附加半圆的船形平面,建筑平面的纵向和横向总长度分别为68.55m和35.5m,芯筒的宽度为12m,等于房屋总宽度的1/3。芯筒外缘至外圈框架柱之间的跨度为11.75m。大厦主楼的高宽比值为8.8。图5-191为地王大厦建成后的主楼外观。

(4)大厦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大厦位于台风侵袭区,控制结构设计的是风荷载。大厦建筑场地的基本风压w0=1.1×0.7kN/m2,地面粗糙度属C类。

2.结构体系

(1)大厦主楼采用以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为框架柱的“芯筒-框架”体系。型钢混凝土芯筒的平面轴线尺寸为12m×43.5m,内设4道横墙。楼面外圈框架由钢梁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构成,楼面中段,外柱的位置与芯筒各片横墙对齐,柱距为8.7m;楼面两端的半径为11.75m的半圆形部分,沿外缘均匀地布置5根外柱。主楼的典型层结构平面示于图5-192。

978-7-111-46739-7-Chapter05-318.jpg

图5-191 建成后的深圳地王大厦外观

978-7-111-46739-7-Chapter05-319.jpg

图5-192 深圳地王大厦的典型层结构平面

(2)作为主楼主要抗侧力构件的芯筒,沿房屋纵向、横向的高度比分别为6.8和23,很显然,横向偏弱。为了增强主楼横向的抗推刚度,采取了以下3项措施:

1)于第2、22、41、66层的设备层和避难层,顺芯筒的各道横墙,即沿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20.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21.jpg,各设置一棍整层楼高的、横贯房屋全宽的型钢伸臂桁架,与外圈框架柱连接(图5-192和图5-193a)。从而使外圈框架各柱与芯筒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竖向抗弯构件,抵抗整座大楼水平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伸臂桁架的截面高度为6.7~7.5m,竖向间距为68~90m。伸臂桁架埋置于芯筒横墙内的杆件改用2条带形钢板。

2)同样于4个避难层,沿轴线①和⑥,自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22.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23.jpg,各设置一道整层楼高的纵向钢桁架(图5-192),以协调各柱的轴向压力和变形。

3)于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24.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25.jpg,在①—②和⑤—⑥两个柱间内,各设置一列由型钢斜杆组成的竖向支撑(图5-193b),以提高978-7-111-46739-7-Chapter05-326.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27.jpg轴线构件因负担半圆形楼面水平荷载而需加强的抗推刚度和承载力。因为采用的是单斜杆轴交支撑,所以,同一轴线上的两列竖向支撑对称布置。

(3)沿主楼楼面的南、北两端半圆弧均匀排列的5根外柱,仅承受重力荷载。

(4)各层楼盖,根据承重要求按一定间距布置轧制H型钢次梁,为适应楼板所采用压型钢板的跨度要求,次梁的中心距为2.18m。镀锌压型钢板搁于次梁上,并加焊栓钉,上浇筑100mm厚的混凝土面板,形成组合楼板。

3.构件截面尺寸

(1)主楼的型钢混凝土芯筒,是在芯筒的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及洞口两侧设置H型钢暗柱,与各层洞口工字形焊接钢梁,构成钢框架,并在型钢框架外面包钢筋混凝土墙体;H型钢暗柱的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15mm。芯筒各片墙体的厚度:第40层以下为750mm,第41层以上为600mm,芯筒内型钢暗柱及钢梁的布置见图5-194。

978-7-111-46739-7-Chapter05-328.jpg

图5-193 深圳地王大厦的结构剖面

a)图5-192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29.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0.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1.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2.jpg b)图5-192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33.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4.jpg

(2)轴线①、⑥外框架的角柱和边柱,其底部截面尺寸分别为1500mm×2500mm和1150mm×1300mm,向上逐段减小,至结构顶部,分别为800mm×800mm和600mm×600mm。位于②、⑤轴线阴角处的4根外柱,其截面尺寸由底部的1100mm×1300mm向上分段减小到顶部的600mm×600mm。钢管最大壁厚为90mm。

(3)楼面外围的各根矩形截面钢管柱,在第58层以下,全部逐段自底部开孔向钢管内压灌C45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柱;第59层以上,则不再充填混凝土。钢管的运输、安装分段长度为15m,即4个典型楼层的总高度,每段钢管的下端留有混凝土的泵送口。底层以下大部分框架柱转换为型钢混凝土柱。

978-7-111-46739-7-Chapter05-335.jpg

图5-194 芯筒内型钢暗柱及钢梁的布置

(4)自钢管底部向管内压灌的混凝土具有较大压力,为保证矩形钢管壁板的侧向稳定以及与混凝土的粘结,在钢管内壁加焊水平加劲肋和栓钉(图5-195)。

(5)轴线978-7-111-46739-7-Chapter05-336.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7.jpg处竖向支撑的斜杆采用焊接H型钢,截面高度为800~900mm,翼缘板最大厚度为55mm。第22层伸臂桁架的上、下弦杆和V形斜腹杆均采用焊接矩形钢管,截面尺寸(mm)分别为500×300×28×16和700×300×28×16。

(6)框架梁、柱及竖向支撑的钢材牌号为美国标准Gr·50(Ksi),次梁的钢材采用美国标准的Gr·A36。

4.转换层及转换桁架

(1)结构平面的①及⑥轴线是建筑的主要立面,为了获得高达30m的空间中厅效果,978-7-111-46739-7-Chapter05-338.jpg978-7-111-46739-7-Chapter05-339.jpg轴线标高为31.59m处各有2根柱子不能落地,相应地需要设置转换桁架。为减小转换桁架的跨度,在转换桁架的下弦中点设置A形支撑(图5-196)。又为了增强该部位纵、横向的结构侧向刚度,在建筑平面的四角和转换桁架下弦(标高为31.59m)以下,设置4个L形剪力墙。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0.jpg(www.xing528.com)

图5-195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管壁加劲肋和栓钉

(2)A形支撑的斜柱及中间横杆均采用箱形截面,并在斜柱内浇灌混凝土(图5-197)。在两根斜柱的柱脚部位设置拉杆,拉杆截面厚度为45mm、宽度为1400mm的宽带钢板。斜柱伸入L形剪力墙内时,箱形截面经田字形截面过渡至十字形截面,后两种截面的翼缘板上均焊接圆柱头栓钉。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1.jpg

图5-196 轴线①和⑥的转换桁架及A形支撑立面

5.地下室结构和基础

(1)沿建筑红线以直径1.2m、间距1.8m的人工挖孔桩构成基坑护壁,并作为地下室承受土压和重力荷载的主要外墙构件。

(2)地下室的3层楼盖均采用无梁楼板,顶层板厚800mm,其余两层楼板,厚450mm。

(3)主楼基础采用28根人工挖孔桩,以微风化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基岩设计承载力为1000kPa。桩径为1.6~4.5m,灌筑C35混凝土。直径4.5m桩的设计荷载为21×104kN。

6.结构抗震分析

(1)地王大厦按7度远震进行抗震设防,场地属Ⅱ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阻尼比,计算值取2.5%,实测值为4.4%。

(2)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见表5-60。

(3)鉴于日本阪神地震时具有明显“柔弱楼层”建筑的大量倒塌,进行地王大厦的结构设计时,要求各楼层剪切刚度不超出上、下楼层剪切刚度的0.5~2.0倍。

(4)按规范反应谱曲线进行结构抗震第一、第二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分别取0.08和0.5。采用5条符合场地地质条件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地震波,对结构分别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的楼层剪力验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柔弱楼层”的层间侧移验算时,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分别取35Gal和220Gal。各项验算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2.jpg

图5-197 转换桁架及A形支撑详图

表5-60 深圳地王大厦结构自振周期 (单位:s)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3.jpg

7.结构风荷载侧移

(1)大厦主楼横向在风荷载作用下,第57楼层,按层间侧移差计算出的标志性层间侧移角达到1/274,超出规范限值。

(2)若从第57层的层间侧移差中扣除因第57层楼板倾斜、楼层刚体转动引起的侧移差,即从标志性层间侧移角中扣除第57层楼板的倾角,计算所得的第57层的受力层间侧移角为1/2900,则远小于规范限值。

8.风振响应计算

(1)以高、柔为特征的地王大厦,用一般分析方法很难正确计算出它在气边界层湍流中的风振响应。需要通过风洞试验取得反应参数,再按实际建筑的结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则可得到比较正确的大厦风振响应预测。

(2)高层建筑的风洞试验,传统的气动弹性模型的制作费用昂贵。随着风洞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测力天平技术的刚性模型,已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刚性模型是以轻质材料制成,外形尺寸正确;对测力天平的刚度和灵敏度,则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地王大厦主楼的风洞试验就是采用此种刚性模型。

(3)装置在测力天平上的地王大厦主楼模型及其周围主要建筑物,一并安装在旋转平台上,为模拟风向改变,平台每旋转15°,测定一次。在风洞模拟的风边界层湍流中,利用测力天平技术,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即可取得模型底部沿横向、纵向的剪力、横向力矩、纵向力矩及扭矩的瞬间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及功率谱。然后,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运用随机理论,计算出风作用下的结构侧移和振动加速度。

(4)风洞试验结果显示:①某些风向,地王大厦的横风向风振反应,大于其顺风向风振反应,并对结构抗风设计起着决定作用;②尽管大厦主楼的平面和刚度是对称的,任何方向的风都会引起扭转振动,而且是与大楼的横向、纵向振动同时发生的。结构分析中必须考虑其耦合作用。

(5)分别按下述两种风气候,结构阻尼比取2.5%,对大厦主楼在阵风(脉动风)作用下的顶部风振反应预测作了计算:①澳门的风气候,50年重现期500m高度处(梯度风)的极端风速为47m/s;②按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年重现期325m高度处的极端风速为60m/s。计算结果列于表5-61。

表5-61 地王大厦主楼顶部的风振加速度计算结果 (单位:Gal)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4.jpg

(续)

978-7-111-46739-7-Chapter05-345.jpg

(6)从表5-61计算结果可以看出:①大厦主楼在澳门风气候重现期为10年的风速作用下,顶部加速度值小于20Gal,表明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②不同重现期的风速作用下,主楼顶部加速度的数值有着较大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