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铁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应急救援研究实践

地铁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应急救援研究实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火势蔓延快在隧道中,一旦发生火灾,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温度和烟气都会迅速蔓延,大部分能量被用去加热通风的空气。地铁工程火灾具有减光性[39]。

地铁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应急救援研究实践

1.烟、热的危险

地铁中,由于出入口的数量较少,空气流通较差,有时氧气不能及时补充,导致氧气供应量不足,在发生火灾时,不完全燃烧会致使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有毒气体的浓度快速升高。在高温烟气的不断扩散和流通之下,不仅引起周围的可燃物质的燃烧蔓延,更严重的是其产生的浓烟会使得人员疏散通道的能见度急剧降低,有实验表明,即便此时在强力照明条件下,能见度也只有 1.0 m以内,严重影响了人员的疏散撤离,也让消防队员的救援工作变难。

2.人员疏散困难

城市地铁发生火灾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出入口较少,疏散距离较长,人员只能步行通过出入口或联络通道,与地面上发生的火灾不同,消防中常用的云梯车之类的消防救助工具对地下人员的疏散无能为力。且在地铁发生火灾时,如果平时的出入口在没有排烟设施或排烟设施较差时,将成为喷烟口,高温的浓烟与人员疏散逃离的方向一致,都是从下到上。但是高温烟气的扩散流动速度比人群疏散逃生速度快得多,人员想要逃出地铁站,就必须穿过高温浓烟,而此时的能见度低,加之障碍物多,使得人群心理更加恐慌,同时燃烧中产生的某些刺激性气体,如氨气氟化氢以及二氧化硫等会使人们的眼睛睁不开,在能见度低下、睁不开眼睛以及心理极度恐慌的三重压力下,大多数人可能会瘫倒在地或盲目逃跑,严重时还会发生踩踏事故等,造成不必要的伤亡[38]

3.扑救困难(www.xing528.com)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地下建筑的火灾扑救要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困难得多。历史资料显示,在我国地下建筑发生的数起大火中,最长的一次延烧时间为41天,这次大火事故总共邀请了28个单位参与扑救,组织540名专家研究灭火方案,抢救和灭火工作都十分艰难,最终导致80多人受伤、4名救火人员死亡。当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无法直观看到火场,不知道地铁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需要详细询问和研究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以及导致的一系列情况和危险,才能做出灭火方案。并且由于灭火线路较少,出入口又经常是火灾的冒烟口,即使是专业的消防人员,在高温浓烟的情况下也会很难接近着火部位。

4.火势蔓延快

隧道中,一旦发生火灾,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温度和烟气都会迅速蔓延,大部分能量被用去加热通风的空气。此时,顺风侧的空气温度可达1 000 °C以上,炽热的空气在流经的途中可以把它的热量传递到任何可燃的材料上,进而导致火焰从一个燃烧火源跳跃到下一个可燃烧的火源上,形成火源传递,这个跳跃的长度约为隧道直径的50倍。此外,由于地铁的相对封闭性,只能通过出入口和换风口等跟外界联系,所以使得烟气、热量等聚集,内部环境温度快速升高。地铁工程火灾具有减光性[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