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市地质环境综合图集-图件说明和摘要

广州市地质环境综合图集-图件说明和摘要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系厚8~40 m,基岩主要为元古宙变质岩和燕山期岩浆岩。该区位于广州西北广花盆地南部,面积约925k m2,可分为近山剥蚀亚区(Ⅲ1)、冲积平原亚区(Ⅲ2),并可细分为石灰岩溶蚀洼地地段、碎屑岩剥蚀垄岗地段、含煤碎屑岩台地地段。位于番禺区中部,面积约227k m2。图1各工程地质区面积比例

广州市地质环境综合图集-图件说明和摘要

广州构造格局受广从、瘦狗岭、广三、田螺湖、狮子洋等区域性断裂控制,各单元呈现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该图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特征、地形地貌及其反映的地质环境基岩和覆盖层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广州市工程地质分区,共划分为6个区、14个亚区、28个地段,各区特征简述如下(表1):

白云山-增城-从化强烈隆起区(Ⅰ区):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形起伏大。第四系厚3~50 m,基岩为元古宙变质岩和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岩。该区位于广州东部和北部,面积约4125k m2,可分为变质岩低山丘陵亚区(Ⅰ1)、花岗岩丘陵亚区(Ⅰ2)、丘间洼地河流谷地亚区(Ⅰ3)。

花都北部剥蚀残丘-台地区(Ⅱ区):剥蚀残丘-台地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第四系厚8~40 m,基岩主要为元古宙变质岩和燕山期岩浆岩。该区位于广州西北广花盆地北部,面积约807k m2,可分为剥蚀残丘亚区(Ⅱ1)、近山剥蚀-堆积台地亚区(Ⅱ2)。

广花盆地区(Ⅲ区):溶蚀洼地-剥蚀残丘地貌单元,地形受复向斜构造影响,总体平缓,局部残丘呈垄状起伏。第四系厚10~30 m,基岩主要为中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古近纪页岩、泥岩、砂岩和灰岩,岩溶呈条带状分布。该区位于广州西北广花盆地南部,面积约925k m2,可分为近山剥蚀亚区(Ⅲ1)、冲积平原亚区(Ⅲ2),并可细分为石灰岩溶蚀洼地地段、碎屑岩剥蚀垄岗地段、含煤碎屑岩台地地段。

广州断陷盆地区(Ⅳ区):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局部为台地-剥蚀残丘,地形较平坦。第四系厚度一般小于20 m,南部软土厚度较大,基岩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局部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岩或元古宙变质岩。主要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珠江河两岸及其泛滥沉积区,面积约399k m2,可分为剥蚀残丘亚区(Ⅳ1)、波状平原亚区(Ⅳ2)、三角洲平原亚区(Ⅳ3),并可细分为大厚度风化带残丘(缓丘)地段、丘间洼地地段、浅风化残丘地段、剥蚀堆积地段、人工改造浅覆盖地段、深覆盖地段等。(www.xing528.com)

化龙-新造隆起区(Ⅴ区):剥蚀残丘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第四系厚度小于20 m,基岩主要为元古宙变质岩和不规律出现的燕山期岩浆岩。位于番禺区中部,面积约227k m2

万顷沙断陷区(Ⅵ区):三角洲平原地貌单元,仅局部为剥蚀残丘。大部分地段地形平坦,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55 m,软土极为发育。基岩埋藏深,主要为新生代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和燕山期岩浆岩、元古宙变质岩。该区位于南沙区,面积约951k m2,可分为平原-残丘亚区(Ⅵ1)、三角洲平原亚区(Ⅵ2),Ⅵ2亚区可按软土厚度细分较厚层、厚层、巨厚层松软土地段。

图1 各工程地质区面积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