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义与道德:区别、关系及启示

正义与道德:区别、关系及启示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和正义的关系很紧密,以至于早期的哲学者们认为道德就是正义。因此,存在着广义的道德概念和狭义的道德概念,广义的道德概念包含了正义在内,狭义的道德概念不包含正义。本文在“正义与道德的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感”等语境中所指的道德都是狭义的道德。[78]阻止伤害的规则即是关于正义的;道德是有关恶心、反感、纯洁和神圣等无关于伤害的规则和社会惯例。

正义与道德:区别、关系及启示

道德正义的关系很紧密,以至于早期的哲学者们认为道德就是正义。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多个而是一个,它的名字叫公正。”[73]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括。公正最为完全,因为它是交往行为上的总体的德性。”[74]罗尔斯本人在他的《正义论》一书中也表达了正义是首要的道德的观点。[75]

笔者的观点是“道德”的涵盖范围要广些,“正义”的涵盖范围要小些,“道德”包括了“正义”,正义是首要的“道德”,正义无法涵盖“道德”。正义不能完整地反映出道德领域的全部内容,除了正义外,“道德”还包括仁爱、关心、诚实、圣洁等等。因此,存在着广义的道德概念和狭义的道德概念,广义的道德概念包含了正义在内,狭义的道德概念不包含正义。本文在“正义与道德的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感”等语境中所指的道德都是狭义的道德。[76]狭义的道德指“风俗、习惯以及内化后的品性、品德(美德)”[77]。为了讨论的方便,下文中所使用的道德概念一概指的是“狭义的道德”,在道德做广义的理解时,本书会给道德一词加上引号

正义与道德在如下方面存在着区别:

1.正义是有关于阻止伤害的,道德无关于伤害

图列尔将道德分为阻止伤害的规则和社会惯例,阻止伤害的规则在不同的文化里具有相同性和普遍性,社会惯例是关于吃饭穿衣和生活其他许多方面的规则。阻止伤害的规则是特殊的、重要的、不可改变和普世的,它要求人的服从。而社会惯例因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差异比较大,它需要服从但是可以有一定的变动。[78]阻止伤害的规则即是关于正义的;道德是有关恶心、反感、纯洁和神圣等无关于伤害的规则和社会惯例。

2.正义所联系的行为动机是合理利己主义,道德联系的动机是利他主义

休谟明确的提到:“自私是建立正义的原初动机。”[79]休谟认为区分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行为的动机:“当我们赞美任何行为时,我们只考虑发生行为的那些动机,并把那些行为只认为是心灵和性情中某些原则的标志或表现。”[80]外在的行为表现并不能帮我们把正义和道德区分开,我们必须向内心观察,探寻行为者的内在动机,才能发现那种道德的性质——究竟是正义还是道德。正义的动机是合理利己主义而不是完全的利己主义,它关切的是如何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的利己。道德的动机是利他主义,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为了实现善或者好的品行。

3.正义以相互性为条件,道德不需要相互性的条件

正义者根据他人是否回报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道德(例如仁爱)即使不具备相互性条件(对方未给予回报),仁爱者都会以仁爱之心待人。[81]就帮助他人来讲,仁爱者不会在意对方是什么身份,自己帮助他是否有损失或会得到什么好处,仁爱者无条件地把自己视为仁爱的主体,而不是仁爱的对象,仁爱的特点是无条件的自愿。[82]康德的话来说有道德的人做出道德行为,只是因为道德行为本身,而非从事道德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它是无关于动机的;而正义是即使做出了同样的行为,他是有着自己的动机并且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好处的,它与道德是不同的。

4.正义具有消极的特性(character),道德具有积极的特性(www.xing528.com)

正义并非真正的和现实的善行,所以它几乎不值得感激。正义具有消极的特性,它仅仅阻止我们去伤害周围的邻人。一个仅仅不去侵犯邻居的人身、财产或名誉的人,确实只具有一丁点实际优点。[83]我们经常可以通过静坐不动和无所事事的方法来遵守有关正义的全部法规……只有清白无罪的人,只有对他人遵守正义法则的人,只有不去伤害邻人的人,才能得到邻人们对他的清白无罪所应有的尊敬,并对他严格地遵守同样的法则。[84]道德给主体施加了主动行为的要求,要求主体主动去帮助、关爱他人,具有积极的特性。

5. 行为者违反正义的要求,具有可归责性,他要受到惩罚、承担责任;行为者违反道德,不具有可归责性

道德行为者有较高的觉悟是出于自愿,出于善意去做帮助他人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要求(例如不去帮助他人),不具有可归责性,一般不会有人要求他受惩罚,承担责任。

亚当·斯密就指出,道德是对他人表现出的善良或慈善,不能以力强求;而正义是可以以力请求的,它只是该责备的,而违反正义是可以用外力惩罚或加以阻止的。[85]约翰·穆勒也认为:“正义的行为哪怕再细小,也要强制执行,非正义的行为哪怕再微不足道,也要受到压制。当我们认为,一个人出于正义必须要去做一件事,通常就会说,应当强迫他去做这件事。我们会高兴地看到任何有权力的人强制实施这种义务。”[86]道德要求有些事希望人们去做,“如果他们做了,我们也会喜欢或者称赞他们,如果他们不做,我们也许不喜欢或者瞧不起他们。但我们还是会承认,这些事情不是他们非做不可的,它们不属于道德义务,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事情谴责他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认为他们应当为这些事情受到惩罚”[87]。正义是阻止伤害的(规则),违反了正义就有伤害发生,造成伤害产生的人就要受到惩罚、承担责任;道德是人群中思想觉悟和境界较高的人所树立的行为上的典范;正义约束人,要求人服从,道德教化人,鼓励人行动。

6.正义指明了对错,而道德指明了值得称赞的或值得欲求的

“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应当为某个行为受到惩罚,那么就会说这个行为是错的,但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不应当为了这个行为而受到惩罚,那么就不会说它是错的,而会用其他一些表示不喜欢或者贬抑的语词来描述这个行为。如果我们愿意看到一个人受到强制去做某件事,那么就会说这样做是对的,但如果我们只愿看到一个人受劝说和鼓励去做这件事,那么就不会说这样做是对的,而仅仅会说它是值得欲求的或值得称赞的。”[88]说什么是正义的论说能给出“正确性”的宣称;说什么是道德的论说只能给出“值得”欲求的宣称。

7.正义联系着完全强制性的义务,道德联系着不完全强制性义务

“完全强制性的义务,是可以使某个人或某些人拥有一种相应权利的义务,而不完全强制性义务,则是一些不产生任何权利的道德义务。”[89]正义这个术语通常包含着个人权利的观念,亦即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正当要求,例如法律在授予财产所有权或其他法定权利时所赋予的正当要求。“拥有一种权利,就是社会应当保护某个人拥有某种东西。”[90]某个人拥有相应的权利是正义与慷慨、仁慈之间的特定差异。没有人在道德上有权利要求我们慷慨或仁慈、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地奉献(甚至这种奉献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他人不伤害自己,不做出错误的行为。[91]“任何情况,只要存在权利的问题,便属于正义的问题,而不属于以仁慈之类的美德的问题。”[92]因此,某个人违反了正义的要求,他要承担完全强制性义务,违反了道德的要求他要承担不完全强制性义务。道德只能给人的行为以建议,而不能强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