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建筑研究到期刊编辑:30年的努力与成果

从建筑研究到期刊编辑:30年的努力与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我有幸在罗小未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开始进入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领域。《时代建筑》(中文版)创刊于1984年。1986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后就在罗小未教授和王绍周教授主持下参与《时代建筑》初创期的办刊工作,艰苦创业,经历了成长、稳定和深化等各个发展阶段,至今已持续不断地从事期刊工作30多年,已编辑出版近170期杂志。可以说,如何更清晰地认知自我是汇编、出版本套文集的一个主要缘由。

从建筑研究到期刊编辑:30年的努力与成果

经过30多年的事业发展和积累,我认为目前是时候对自己的建筑研究和评论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了。

作为 “新三届”的一员(1979级),我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伊始的时代背景中进入同济大学学习建筑的。我们这代人既是新旧教育体制转型的亲历者,经历了建筑学教育体系的恢复与初兴,与前辈建筑学人有着清晰的师承关系,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承上启下、积极参与变革的一个群体[1]

1983年,我有幸在罗小未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开始进入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领域。在此期间,对西方现代建筑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构筑了我之后开展相关建筑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成为我日后以学术期刊为平台、持续关注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要教育和知识体系背景。

《时代建筑》(中文版)创刊于1984年。1986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后就在罗小未教授和王绍周教授主持下参与《时代建筑》初创期的办刊工作,艰苦创业,经历了成长、稳定和深化等各个发展阶段,至今已持续不断地从事期刊工作30多年,已编辑出版近170期杂志。(www.xing528.com)

2000年,我和徐千里教授合著《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一书[2],内容主要由建筑批评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建筑评论实例、优秀建筑评论范文3大部分组成,郑时龄教授为该书专门写了题为“建筑批评的内容、方法与意义”的序。该书既是我进行建筑媒体、建筑研究和建筑评论工作10多年的成果积累,也是之后继续从事建筑评论事业的起点。

许多大学老师都身兼数职,承担多方面的工作。我也不例外,相关身份有教师、研究学者、期刊编辑、出版人和建筑师,但似乎建筑媒体人是我最重要的第一身份。结合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我有机会陆续撰写和发表了100多篇建筑评论论文,涵盖建筑批评、中国当代建筑分析、当代建筑作品解读以及对建筑师和设计机构评析等领域。在整理论文的过程中,通过对已发表论文在学理和逻辑上的遴选、归类与汇编,慢慢凸现出自己在宏观和结构性层面上的学术取向,逐步厘清自己在倡导建筑批评、关注当代中国建筑发展、推动国际建筑学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做过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可以说,如何更清晰地认知自我是汇编、出版本套文集的一个主要缘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