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从共享到演进的研究成果

共享经济:从共享到演进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借用、租赁都是以使用为目的的共享行为,但这些低级的共享因受时空的限制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传统的租赁一般因受地域的限制而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共享使用权比私人占有具有更大的优势。[4](二)共享经济理念的提出共享是一种与人类一样古老的现象,而协同消费和共享经济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共享经济:从共享到演进的研究成果

(一)共享的内涵

对于共享的释义《现代汉语词典》没有专门的解释,英文单词即“sha⁃ring”。《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hare”的解释是“共同拥有”“共同分担”。其实,共享自古有之,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分配的公有制使得每一个体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这是人类最初级的共享模式:即对财物共同所有的共有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私有制的出现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共有状态,对财物独占的绝对所有越来越重要,占有成为对财物“定分止争”的确权依据。随着阶级的产生,公有制瓦解,统治阶级通过私有制维系其对财产的绝对所有,社会对所有权的共享机制被消灭。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绝对性迫使统治阶级不断通过占有积累财富,占用财物成了一种权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分工和交易的发展,对物权的共享从原来的所有权共享转变为使用权共享。比如,借用、租赁都是以使用为目的的共享行为,但这些低级的共享因受时空的限制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传统的租赁一般因受地域的限制而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东通过对公司的出资出让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实现了收益的共享,这是共享收益权的一种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类的时空被现代技术所改变。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资本、生产、贸易的扩张导致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社会经济成为命运共同体,全球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成果的一种共享模式。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地球上的每人、每物、每地、每时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深化了经济社会的共享进程,整个“地球村”都主动地或是被动地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化的过程中。“互联网+”成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而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享电子商务模式。从广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模式,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证券债券制度、金融保险制度、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城镇化”,还有各种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共享的理念,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共享的最高形式。

共享不仅可以是一种法律行为、一种法律制度或一种组织形式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还蕴藏着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广义上的共享,就是指共同参与、共同分担的一种社会活动、组织形式、经济模式、法律制度、思想战略。比如,借用与租赁是一种使用权共享的法律行为,共有是共享所有权的产权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共享收益的投资模式,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共享所有权的社会形态,债券、证券、金融是共享资本的一种融资模式,保险是一种风险分摊共享机制,“全球化”“一带一路”“城镇化”强调的共享理念是当代社会共享资源、技术、资本、生产资料和成果的决策,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共享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在,共享是一种古老又普遍的社会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共享使用权比私人占有具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共享是不可抵挡的潮流,从线上到线下,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3]共享是清洁的、有生机的、人文的、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私人占有是落后、自私的、对社会发展不利的生活方式。[4]

(二)共享经济理念的提出

共享是一种与人类一样古老的现象,而协同消费和共享经济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5]共享经济的概念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Spaeth)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群落结构和协同消费》(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首次提出。在该文中,两位教授用“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来描述这样一种生活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的商品和服务交易,[6]但其在当时还只是未成型的经济模式。1984年,美国社会学者保罗·瑞恩(Paul Ryan)提出了“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理念,倡导爱健康、爱地球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把“LOHAS”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能带来更环保、更便捷、更和谐的生活。[7]因受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这种生活理念难以被付诸实践。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线下闲散物品或个人服务,并以较低价格提供物资或服务,从而实现“物尽其用”“按需分配”的资源再配置的价值目标,为实现一个环保、便捷、和谐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2010年,美国学者雷切尔·博茨曼(Rachel Botsman)和路·罗杰斯(Roo Rogers)合著出版的专著《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一书[8]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通过时下很多共享网站的实例对协作消费理念进行推介,并把其分为若干阶段:第一阶段是代码共享,如Linux主要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在此阶段,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不能参与其中进行评论交流。第二阶段是生活或内容的共享,如Facekbook、微博、QQ空间等。随着互联网Web 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论坛、社区(如BBS、天涯论坛等网站)开始陆续出现,用户通过共享平台向陌生人分享信息、表达观点。其形式主要局限于内容或信息分享,不涉及实物交易,一般也不存在金钱报酬。第三阶段是离线资源的共享。线上的分享协作不再限于虚拟世界,已渗透到线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消费世界。[9]当互联网络的共享从信息和内容的无偿分享,发展到向陌生人共享私人物品使用权或是提供个人服务以获取一定报酬的商业模式时,共享平台也就实现了从共享行为向共享经济的蜕变(见图1-1)。博茨曼和罗杰斯的协作消费通过网络技术在同社区进行借贷、租赁、赠与和交换,使人们可以获得产品的使用权,节省金钱、空间和时间,并结交新朋友。通过社区在线服务的协调,基于对商品和服务点对点的获取、给予的共享活动,促进共享材料、产品、服务、空间、金钱、劳动力、知识或基于各种不同的市场结构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10]共享协作消费背后的在线平台和数字技术促进了新的社会关系,新的互动方式以及新的社会实践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

图1-1 从共享到共享经济的演变

(三)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解读

共享在不同的领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意味着不同的内涵。本克勒(Benkler)对“共享”给出了一个更简洁的定义,认为“共享并非互惠的亲社会行为”。[11]共享的原因既有功能性的(比如生存),也有非功能性的(一种方便、礼貌或善良的利他行为)。然而,共享更有可能发生在家人、近亲和朋友之间,而不只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非基于所有权的共享仍然有别于涉及所有权转让的互惠的市场交换和礼物赠送。此外,没有债务发生的共享就像礼品,“借用”只是请求共享的委婉说法。好比“我可以借一张纸吗”?其实没有人会期望借用人会归还这张纸。但这种共享行为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以便在将来可以更容易地互相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共享无形资产,比如思想、价值观和时间,以及语言、出生地或经历等内容,而这些都不是意志上的选择。[12]针对现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理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学者以及业界对于这一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牛津英文词典》把“共享经济”定义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将资产或服务在个人之间进行共享”。[13]除了最常看到的“共享经济”或“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针对共享经济从不同角度总结的名称,包括“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点对点经济”(P2P Economy)、“网格经济”(The Mesh Economy)、“零工经济”(Gig Economy)、“使用经济”(Access Economy)以及“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等。这些称谓分别来自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共享经济的认识。[14]也有学者把共享经济或者分享经济称为“合作消费”“轻资产经济”“生活策略方式”“合作经济”“对等经济”和“访问经济”等。[15]美国硅谷所称之“共享经济”一般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将闲置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物体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时服务,有所谓的3P特征(People、Planet、Profit),既为需求者(People)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又通过共享的形式节省了地球上(Planet)的资源,还可以为共享平台和供应商带来可观的利润(Profit),实现了3P的完美统一。[16]由于共享经济的应用领域一直在扩张,因此学界尚没有一个术语能够准确概括此种经济形态,但仍然需要通过一个名称来表述这个现象,而在当下,“共享经济”这个名称比其他任何可选的名称都要适合。[17]共享经济有两个关键内涵:第一,共享经济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交流;第二,共享重点是通过共享闲置资产使用权而不是通过获取资产交易来实现价值。因此,共享经济是通过共享平台出租资产而不是拥有资产,但共享交易的商业化导致其不再是免费的。[18]巴迪(Bardhi)和埃克哈特(Eckhardt)、弗伦肯(Frenken)和肖尔(Schor)也认为共享没有转移所有权或共享所有权,消费者只是获得使用权。贝尔克(Belk)认为共享不一定是无私的或亲社会的,但可以通过经济交流和互惠来展现。哈马里(Hamari)等人认为“协作消费是基于点对点的获取、给予或共享对商品和服务使用权的活动”。普洛维姆纳(Plewnia)和根瑟(Guenther)认为共享经济是“促进共享材料、产品、产品服务、空间、金钱、劳动力、知识或基于各种不同的市场结构(B2C、C2C、C2B、B2B)的共享”。陶赫尔(Taucher)和基茨曼(Kitzman)认为“在共享经济中,新企业将开发和部署数字平台,以实现点对点商品、服务和信息共享”。凡士林(Vaskeleinen)和蒙泽尔(Münzel)认为“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和算法共享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包括汽车、房屋、宠物书籍、衣服和停车位等”。[19]共享经济的概念可能会继续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受到争议,不仅是因为过快的发展致使其超出了原本的概念范畴,而且也是因为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负效应日渐显现。[20](www.xing528.com)

印度学者阿鲁·萨丹拉彻(Arun Sundararajan)认为共享经济是融合了以市场交易为导向和以礼物赠与为导向的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礼物经济之间的过渡形态。[21]芬兰学者米昂纳·马利塔尔(Minna Maarietal)认为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数字化平台的发展,以及专业技能和服务的发展,让个人间合作模式的快速复制成为可能。[22]社会学家哈罗德·海因里希(Harold Heinrich)指出了共享经济成为趋势的原因:首先是“占有”价值观的变化;其次是环保意识的增强;最后是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23]奧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库尔特·马兹勒(Kurt Mat⁃zler)认为网络技术社交软件、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习惯,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都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如果需要在家中做一些手工活却没有工具,那么可以使用Neighbor Goods(与邻居和朋友分享物品)和1000 Tools(工具的租赁市场);如果在澳大利亚,你可以试试Open Shed(只租不买);如果没有技能,可以致电Task rabbit(任务兔子或是跑腿),让他们提供一个能手;如果需要办公空间,可以尝试Pivot desk(转租能手);如果你需要筹集资金,可以去Crowdtilt(聚小成多);如果想给家里打扫卫生,可以去Homejoy(快乐家政);如果需要一个停车的地方,可以试试Park At MyHouse(家园停车场)。各种活动的共享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租车是最普遍的服务项目,比如网约车公司Uber、拼车公司Lyft和Sidecar、租车公司Relay rides、自行车租赁公司Spinlister和Divvy以及很多代表性公司。[24]我国的共享经济发展较晚,但在租房、租车、家政、外卖等很多领域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共享经济平台。比如,网约租车领域的滴滴快车、神州专车等;共享住宿领域的小猪短租、木鸟短租、蚂蚁短租、榛果民宿、游天下等;家政领域的e家洁、云家政、小马管家、阿姨来了、阿姨帮等。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大型零工共享平台诸如58到家、美团、大众点评、京东到家等。除此之外,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涌现新的共享平台。总之,共享经济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提供了便捷且多种多样的消费模式。

(四)我国各界对共享经济的解读

王喜文认为,“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即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普通创业者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易提供渠道,而且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创新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带动万众创新。[25]郑志来认为,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过剩资源闲置导致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暂时性地转移供给方闲置资源使用权,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6]杨帅认为,共享经济是通过新兴技术平台分享住房、汽车、技能、时间以及生产装备、生产能力等闲置资源和能力,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其认为共享经济不仅仅是一种合作消费,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媒介加快社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27]马强认为,共享经济是指个人或机构把闲置的资源或服务有偿分享给需求者使用,从中获得报酬,而需求者则通过使用供给者的资源创造价值。宋逸群和王玉海指出,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人们以共享为特征的经济活动组织方式。[28]唐忠民等认为,共享与“分享”同义,一般是指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是以满足需求为核心、以共享为市场手段的需求方规模经济,产品/服务、资金/资本、信息/知识、生产能力/人力、计算机软件/硬件等资源的使用权都有可能成为共享对象。[29]郑联盛认为,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以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为特征,整合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共享经济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利用信息脱域和新的信用机制,依托多方市场平台实现需求、供给和匹配机制的融合,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长尾效应[30]和规模效应。共享经济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生活场景,以商品再分配、有形产品服务、非有形资源协作式分享以及开放协作共享等为主要业务模式。[31]刘根荣认为,从互联网电商角度提出共享经济应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共享平台和信任机制将不同消费者连接起来,并且在不影响彼此之间生活的前提下,形成的个人闲置资源使用权共享的系统。其进一步将共享经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个人闲置物品出租,即只为物品使用权付费而不购买物品所有权,如Uber、Airbnb、滴滴快车。个人闲置物品租赁并不会破坏所有者的权益,相反却可以使其取得相应的收益。另一类是个人冗余资源使用权的转让与合作,即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技术以及时间等)之间的合作,收益共享,如春雨医生、P2P网贷、众筹融资等。[32]

腾讯研究院提出了一种直观的定义: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是指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这里包括四个要素:第一,所谓公众,目前主要以个人为主(将来会衍生到企业、政府等,但形式应该是以P2P为主);第二,所谓闲置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房屋、汽车等物品与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第三,所谓社会化平台,主要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分享的平台;第四,所谓获得收入,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网络租借、网络二手交易和网络零工,这三者也是基本的分享模式。[33]简而言之,不同的国内外学者或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共享经济有不同的解读,虽然目前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尚未达成权威的表述,但对共享经济的内涵也取得了基本的共识。比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共享平台、闲置资源的配置、使用权的交易、大众参与等作为共享经济的基本特性已被多数学者和业界所接受。

(五)共享经济的内涵

从共享到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当其发展为一种商业模式或是经济模式时,则必然不同于以投资、出口、消费等方式来促进增长的传统经济模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共享经济的边界在哪里。即哪些东西可以共享,哪些东西不能共享。其次,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盈利如何,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的五要素为:第一,闲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技术整合过剩产能将其转化为可以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第二,共享平台。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对闲置资源进行分销和推广,是共享经济的核心;第三,众多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各取所需地对共享经济进行创新,提供定制化以及个性化的供给和需求;[34]第四,共享使用权。共享经济交易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因此其交易从本质上看属于租赁而不是买卖;[35]第五,陌生人的信任。共享经济的虚拟交易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共享经济或是协同消费行为取决于信任、社会群体以及人们所能为社会提供的资源及分享方式。因此,共享经济的基本内涵是:网络共享平台、闲置资源、群聚的社会群体、共享使用权的理念、陌生人之间的信任。[36]有学者通过对Uber和Airbnb两家公司盈利模式分析,结合共享经济的三大盈利点和一般商业模式,并与传统经济商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价格、降低运营成本、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长尾客户、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具有优势的结论。[37]共享经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使闲置资源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使用权的暂时转让,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进而通过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资源提供方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以平台化、使用权、高效、低成本、开放性和闲散式为特征,整合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共享经济既像传统消费那样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又解决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忧虑,且成了共享经济萌芽的内生动力。在协作行为兴起的时代,现代社会共享无处不在。共享与合作似乎成了与生俱来的人性,从电话聊天到线上聊天室、论坛发帖再到分享音乐、图书和视频,以及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行为。[38]随着2010年前后Uber和Airbnb等互联网共享平台的出现,Uber在租车市场上和Airbnb在民宿租赁市场上的商业运作,开启了共享经济时代。Uber和Airbnb不仅领引着全球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共享经济的一个颠覆性影响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形成导致交易领域的革命。它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基于大数据下的信用记录加强了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而社交网络的扩展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39]伴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因此,共享经济是以平台化、高效、低成本、共享使用权、开放性和闲散式作为特征,通过网络技术的大数据和精算在供需方之间实现对闲散资源的精准配置。

“分享”与“共享”的英文同义,只是在中文上的翻译有所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它一般是指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或是使用。因此,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在共享经济发展的早期,我国各界更多地使用“分享经济”。2015年10月,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要“发展分享经济”,“分享经济”一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对分享经济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同年12月,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致辞中特别强调了“共享经济”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了共享经济的战略意义。自此,“共享经济”开始渐渐取代之前的“分享经济”称谓。2017年3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是分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该《意见》首先对分享经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分享经济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革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将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2016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17年3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均使用了“分享经济”的概念,但党的十九大报告却使用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实质上,二者实为同义,为统一表述,本书主要沿用十九大报告的表述,以“共享经济”来统称,但也会视不同的意境和需要使用“分享经济”来指称这种新业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