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消费安全难保障

共享经济消费安全难保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共享经济的汽车租赁市场,因为私家车及司机未经资格认证就提供预约租车服务,汽车的性能、司机的技术对消费者而言都存在潜在的风险,乘客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随着共享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兴起,特别是随着共享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共享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Airbnb出租的房屋不必满足任何健康或安全法规要求。这种不诚信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丧失对市场的信任。

共享经济消费安全难保障

(一)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共享经济作为线上虚拟交易线下使用的O2O商业模式,其潜在的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共享经济的消费者可能面临着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尽管可以通过保险机制来落实责任,但生命和人身的伤害是难以用财产来弥补的。对于提供个体劳动技能服务的共享经济,因为缺乏规范化系统管理和对劳动者技能的鉴定,其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消费风险客观存在,而且因为其属于个体自由劳动者,没有组织机构对其行为承担责任,而其自身责任能力的有限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比如,共享经济的汽车租赁市场,因为私家车及司机未经资格认证就提供预约租车服务,汽车的性能、司机的技术对消费者而言都存在潜在的风险,乘客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报道称,有些Airbnb房东的租房动机不纯,只是为了通过出租房间发生“艳遇”或是施行更进一步的犯罪行为。另外也有租客把房东财物洗劫一空,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还有“女顾客把Airbnb的公寓变成了妓院”,“把卡尔加里的房子弄脏的Airbnb租客使用假信用卡派对”,“Airbnb的房东在自己公寓里突击查到男妓后遭到侵犯”,“噩梦般的棕榈泉租户拒绝离开”。更严重的是,“Airbnb的公寓业主因强奸游客而入狱”。Uber的丑闻比Airbnb更出名,包括谋杀、殴打、抢劫、威胁等各类暴力事件。对此,共享平台常辩称他们对这些事件并不负法律责任。[74]

共享经济的产品和服务不是标准化的新产品,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或是服务可能存在瑕疵,甚至缺陷。随着共享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兴起,特别是随着共享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共享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不论是车辆,还是房屋、医护、技工、送餐员、家政服务者等,消费者都希望其是安全的。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他们并不关心所使用的产品是谁的,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产品应当安全可用。[75]在2017年,一名乘客声称自己在堪萨斯城被Uber司机强奸并向Uber提起诉讼,指称Uber忽略了之前的警告。在2016年密歇根州的另一起案件中,Uber司机涉嫌在卡拉马祖杀死6人;2017年8月,佛罗里达州的一名乘客与Uber司机在关于票价的争论中被司机殴打并因伤身亡;有Uber司机性骚扰乘客还导致了加利福尼亚州和堪萨斯城的两起诉讼。根据一项诉讼,尽管Uber始终将其针对驾驶员的背景调查过程营销为“行业领先”和“比成为出租车司机要严格得多”。但在现实中,Uber的申请流程是为了提高速度而不是为了保障安全。通过Airbnb出租的房屋不必满足任何健康或安全法规要求。相比之下,酒店要遵守严格的安全标准。例如,一位加拿大女顾客于2013年通过Airbnb租住了一个热水器漏水,且通风不好的房间,导致该妇女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在另一起事件中,两个人通过Airbnb租了一间房子来过感恩节,但是在出租时,固定在树上的绳索掉了下来,掉在了一个人的头骨上,导致该人死亡。一家拥有例行安全检查机制的旅馆可以避免这种事故,因为根据法律要求进行的检查可以排除这种危险。[76]在我国,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共享民宿暴露的共享经济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二)消费者的信息风险问题

1.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我国目前对数据信息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机制并不健全,共享经济中的个人数据信息的相关权益常常因侵权行为而得不到保护。比如共享平台企业通过商务活动获取了大量的客户个人数据信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平台企业可能会泄漏、贩卖和滥用个人信息,损害个人信息安全权和隐私权,最终损害客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技术解决了供需双方资源需求上的信息共享问题,但不能解决供需双方客观上存在的信息障碍。因为平台不可能对供需方进行调查,不可能了解供需方的真实情况。其信息来源有赖于供需双方的提供,对于供需双方,其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引发败德行为。败德行为也称作道德风险,或道德公害或道德危机。主要指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不易被觉察的行为来隐藏真实的商品或是服务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比如,为骗取共享平台补贴的“刷单”[77]行为就是很典型的败德行为。其次,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逆向选择,也称不利选择。指经营者利用其占有信息的优势故意隐藏一些对其不利的信息或提供不完全的信息,而其对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性能及成本等相关信息十分了解。在相互的博弈中,对方当事人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面临着不利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另一表现是阿克尔洛夫的“柠檬市场”效应。由于共享经济属于二次消费或是零工劳动,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良莠不齐,但如果由共享平台统一定价,优质产品和服务不能突显其优质高价的价格优势,如果由供方自行定价,容易引发低价竞争,使优质高价的商品和服务因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而被迫退市。由于共享经济的线上虚拟交易线下使用的特点使消费者交易前并没有真实了解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其判断主要来自于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如果出现虚假评价,就会误导其选择。因此,信息不对称使得共享经济也面临着“柠檬市场”的风险。再者,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信号失灵。信号失灵是指经营者通过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扭曲了市场信号,使市场信号因不能传递真实的产品信息而失灵,给消费者传递了错误的信号。比如,我国的民宿短期市场被曝光通过聘请摄影师对房东上传的房屋的图片进行加工美化。这种不诚信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丧失对市场的信任。信息提供者不一定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或者提供失真信息,可能构成隐蔽的虚假宣传。假冒、仿冒以及虚假宣传导致的市场信号失灵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交易风险。最后,信息不对称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息障碍。消费者受限于时间成本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信息吸收不利等问题。即使获取信息充分、及时,信息吸收消化仍会受到接受者认知能力的限制,信息运用不力也会造成信息不对称。[78]对于不熟悉网络信息的消费者而言,由于对信息的理解、接收和认知上的不足,共享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对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其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www.xing528.com)

2.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

共享经济是依托网络技术而运行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需要供需双方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来保障其运行,因此也为供需双方带来了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技术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却变得更为复杂。共享平台可以自行控制风险,但也可能放大风险,比如,个人的信息安全在平台的管控之下,但也可能因共享平台的故意或是过失而泄漏。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支付方式不同,一般采用移动支付。共享平台为保障交易安全,通常要求闲置资源供需双方实名注册,消费者必须有电子钱包或是把银行卡接入相应的支付平台,并进行一系列的实名认证,甚至对银行卡进行捆绑。因此,共享平台掌握了供需双方的大量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化特征决定了这些个人信息容易被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失密的高风险,如果信息泄漏便会对消费者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共享平台一般通过保证金、押金、预留资金等形式收取消费者一定数额的资金,并都要求储存在支付平台上,甚至对闲置资源提供者的应得报酬都规定了一定的提取条件和期限限制。一旦共享平台企业破产、违法导致资产被冻结,或因经营不善导致现金兑付困难,或因黑客入侵导致支付平台崩溃,闲置资源供需双方的资金就难以从平台提取。[79]

共享平台隐藏着信息不透明、虚拟账号、委托代理、系统失败等个人信息安全漏洞,如果平台出现问题,服务双方的交易便会失去联系,资金的流向会不知所踪,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涉及重大的个人隐私问题,客户通过注册平台账号,输入个人相关信息缴纳押金。然而,一些机构却将这些信息作为商业资源进行变卖,严重侵犯了客户的隐私,威胁着个人信息的安全。共享商业模式以共享平台为载体并依赖平台连接着服务关系双方,第三方平台的参与导致责任分担的纠纷,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及时性、准确性、严谨性都要求严格把控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引发了巨大反响的滴滴顺风车事件。造成这一恶性事件的原因正是对于行业准入人员身份背景调查制度的不完善。滴滴平台对于司机的审核粗略,人车不符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司机的信息得不到确认,用户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由此暴露出了监督管理、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80]

我国滴滴出行公司的APP曾被曝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位置信息的情况。另外,其他共享经济企业也存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如在Airbnb平台上的多家房屋被曝安装有摄像头。实践中,共享经济基于其共享平台商业模式的运行,需要对个人的身份、财务地址等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利用。有些共享经济平台除了大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商业利用外,甚至还会非法贩卖顾客的个人信息谋取利益。在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的同时,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隐患。早在2014年,Uber就被曝使用软件跟踪司机和乘客行踪。原因在于,Uber软件内部含有一个名为“God View”(上帝视角)的工具,利用该工具,Uber员工就可以追踪任何请求用车的乘客或司机。在被曝光的事件中,一位来自Uber纽约名为乔希·莫赫勒的经理就曾追踪一位Buzzfeed媒体记者,并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公司的纽约总部等待该记者。此后,Uber还被曝允许所有员工跟踪政治家、名人,甚至包括Uber员工的前男友、前女友、前任配偶等熟人的乘车数据。[81]美国奥斯汀市和得克萨斯州的消费者要求网约车公司Uber和Lyft平台对司机实施基本的背景审查,而平台却拒绝实施指纹识别,Uber和Lyft在听证会失败后拒绝在得克萨斯州提供服务。[82]随着互联网技术越发达,对个人信息安全收集的手段也就越高级,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内容也就越多。而目前我国没有相关专门的法律监管,为个人信息安全留下了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