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十年三个群体:建筑师的分代问题探讨

三个十年三个群体:建筑师的分代问题探讨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代问题的讨论常常出现在某些领域对人群的划分上,典型的分代是对中国导演群体的划分,在对建筑师的研究中亦有关于分代问题的深入讨论。在这里,对这批建筑师按十年一个群体进行划分,以此作为我们的一个观察的切入方式。

三个十年三个群体:建筑师的分代问题探讨

分代问题的讨论常常出现在某些领域对人群的划分上,典型的分代是对中国导演群体的划分,在对建筑师的研究中亦有关于分代问题的深入讨论。在大众的话语讨论中,常以“80后”“90后”,甚至“00后”作为群体观察的对象,其讨论未必重视代际划分,而是讨论群体间存在的差异。“‘代沟理论’专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相对做法是,依助于某个年代的中间时段为主体,向前向后适当延展,而不是以具体的年份(如1960年或1970年出生)作为严格的代际划分界限。因为谁也无法证明,1959年出生的人和1960年出生的人一定属于不同的代际且存在某种明显的代际差别。”[2]现在已发表的一系列按年代划分、关于每十年一代人成长史的写作,亦可窥见这种思路,如黄新源的《五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王沛人的《六十年代生人成长史》、沙惠的《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等,亦有针对相关学科人群的研究,如洪治纲的《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张立波的《六十年代生人:选择抑或为哲学选择》等。

在中国建筑师的代际讨论中,杨永生将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建筑师划入第四代建筑师[3],曾坚的文章[4]和彭怒、伍江的文章[5]均将1978年后接受建筑教育的建筑师划入第四代建筑师之列,这批建筑师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我们关注的20世纪50、60年代生建筑师和部分70年代生建筑师。在这里,对这批建筑师按十年一个群体进行划分,以此作为我们的一个观察的切入方式。这批建筑师虽然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相似,但比较他们的设计思想与实践,在精神向度、审美尺度、文化记忆等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更多地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巨变[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