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州古城:修建历程与建筑布局简介

复州古城:修建历程与建筑布局简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4年的迎恩门(南门)复州城在修建后的千余年历史中,经历了土城、石城、砖城的变迁。明永乐元年复州卫指挥蔡真督办将复州土城改建成石城,永乐四年竣工。城内面积比原来的土城缩小三分之一。城门用砖砌筑,皆建有城楼。清乾隆四十三年,复州知州陈铨又将明代的石城改建为砖城,并在城墙上修了540个垛口。复州城建筑布局颇具匠心。城池占地面积约800多亩。

复州古城:修建历程与建筑布局简介

1894年的迎恩门(南门)(金延年 藏)

复州城在修建后的千余年历史中,经历了土城、石城、砖城的变迁。辽代初建时为土城,城东南角的永丰塔也于此时诞生(此塔原在土城内,明朝改石城时将其隔在城墙外)。

明永乐元年(1403)复州卫指挥蔡真督办将复州土城改建成石城,永乐四年(1406)竣工。石城周围四里三百步,高两丈五尺,池(护城河)深一丈五尺。城内面积比原来的土城缩小三分之一。建有3个城门:东曰通明(清建砖城后改称明通),南曰迎恩,北曰镇海。城门用砖砌筑,皆建有城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辽东巡抚王之诰添设门禁,增设望台3座、城门外护门台各1座。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州知州陈铨又将明代的石城改建为砖城,并在城墙上修了540个垛口。两年后竣工时,知州陈铨写出工程告竣《恭纪四律》(即四首七言律诗),诗中有“五十四层砖似铁,百千万块石为楹”的句子,说明了城墙的建筑结构。(www.xing528.com)

复州城建筑布局颇具匠心。砖城呈方形。经牛正江等先生于1956年实地测量,东城墙长为724.16米,西城墙长为739.76米,南城墙长为726.83米,北城墙长为768.83米,合计周长为2959.58米。城墙下底宽6.63米,顶宽3米,城墙高8.33米。城池占地面积约800多亩。

古城南、北、东三面各筑城门,上筑城楼两层,外筑瓮城。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以城中心关帝庙为轴心,划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除官署处衙门、民居、商铺等建筑外,城内还有横山书院、清真寺等古建筑和辽金时的土城遗址等。城内还建有天齐庙、义勇祠、城隍庙、三官庙、二郎庙、真武庙、财神庙、药王庙、孔庙、三仙堂、观音阁、晏公府和节孝祠。城外则建有永丰寺、永丰塔、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华仙洞、吕祖阁、火德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