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台古城堡-长乐县古城的历史与建筑

闽台古城堡-长乐县古城的历史与建筑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乐位于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为福州门户。明代以后由于海防需要,始建长乐县城,并建梅花城、石梁蕉山城、松下城、垄下城、水师城等军事城堡,还建有首祉寨等寨堡及炮台。同年,改称长乐县。上元元年,防御使董玠因长乐县治原址卑湿,移置六平吴航头,但未建城池。嘉靖三十二年,倭寇猖獗,福建巡抚王抒、巡按赵孔昭决定拨公款扩建长乐城,命知县詹莱督造,10个月建成。长乐县城图1928年,将南、西两段城墙拆除修路。

闽台古城堡-长乐县古城的历史与建筑

长乐位于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为福州门户。明代以后由于海防需要,始建长乐县城,并建梅花城、石梁蕉山城、松下城、垄下城、水师城等军事城堡,还建有首祉寨等寨堡及炮台。

(一)县城

唐武德六年(623),分闽县南部地设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今长乐市古槐镇)。同年,改称长乐县。上元元年(760),防御使董玠因长乐县治原址卑湿,移置六平吴航头,但未建城池。县城吴航镇地处闽江南岸,距福州陆程33公里,水程50公里。明弘治三年(1490),知县潘府开始建城,土石结构,但狭小,周围仅里许,号珠城。设四城门,东名六平,西称双江,南为十洋,北号首石。各门取山川、市井之名来命名。

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猖獗,福建巡抚王抒、巡按赵孔昭决定拨公款扩建长乐城,命知县詹莱督造,10个月建成。城高5米,厚3.3米,周长3483.3米。水关5处,窝铺57处。设五城门:东称镇海,西称清江,南称阳春,北称拱极,加设西南门平政,以便民出入。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杨汝辅建敌台13座。嘉靖四十年(1561),知县戴时望凿河引水,利用城南河,西引江潮,东接溪水,使舟船可航至东门。

崇祯十四年(1641),知县夏允彝扩建城池,城北段城墙移上蟹山、龙台山巅,城周长增加933米。修葺旧楼台,新建览胜亭,新造一个城楼、四个敌台、一个水关、一个石桥、20个窝铺。开河766.7米,引江水到外浦,环绕城南,接通学宫内泮池,引浦水向东与鳌头水合流,导入城内至太平桥,使大小舟船可入城。

乾隆二年(1737),知县殷凤梧重修。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戴永朴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贺世骏重修。乾隆年间(1736—1795),县城有5个城门,1个水关,4个水闸,13座炮台,24间窝铺,938个垛口。到民国初年,城墙尚完好。

长乐县城图

1928年,将南、西两段城墙拆除修路。抗日战争爆发,为抵御日舰入侵,拆城墙石填堵闽江口航道,城墙大部被毁。1958年,又拆去汾阳溪水关门两侧城墙。后有人挖石卖钱或建房,墙体基本毁坏。古城墙现尚存的残迹有:北门顶地段长36米,高1.2米;北门石门臼;汉口巷西段,石砌城墙长12米,高5米。

(二)军事城堡

1.梅花千户所城

梅花千户所城位于梅花镇,在原二十四都梅江头山上,离县治45里,原为北乡巡检司。明洪武十年(1377),由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建造,委福州右卫指挥李荣督造,用石头建筑。三面临海,南面建于沙岗,城周长2160米,高6米,城墙顶厚2米,垛口1220个,战楼24座,窝铺20所,东、西、南三向辟门,东门临海,南门面山,西则水门,海潮涨,舟可达城下。城内兵民建屋以居。但城外风沙严重,飞沙渐积与城平,每年春,由所军挑沙运走。

长乐梅花所城

莆田御史朱淛《梅花城诗》:吴航尽处是梅花,堞嵲孤城寄水涯。万里楼台通海气,半空笑语落人家。月移峰影侵宵柝,风送潮声答暮笳。闲倚危栏开望眼,高低斥卤半桑麻。

后年久沙堆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知县卫良佐改为寨。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殷凤梧重修。乾隆十年(1745),知县戴永朴重修。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贺世骏重修,并题“梅城弄笛”,为长乐十二景之一。现存东门城墙十余米,高3.4米,厚2.26米。城门呈拱形,仍可通行。东、西、北残墙或基址尚可寻。

2.石梁蕉山城

位于漳港镇仙岐村,原十五都石梁蕉山,离县治35里。依山濒海,东有滋澳,为倭寇出没之处。明洪武六年(1373),设防倭巡检寨司,筑有寨门。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猖獗,围攻福州。生员郑暹、郑时华等请拓寨为城,但因工程缺钱,久拖不成。隆庆三年(1569),知县蒋以忠捐俸,发动民间输助,把蕉山寨拓建为蕉山城。城周长1200米,高3.8米,厚2.7米。设4门,南为阜财,北为镇安,东为朝阳,西为戴恩。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贺世骏重修。今仍存西门和残墙一段长9米,城门呈拱形可通行。石构拱券形城门,高3.25米,宽13米,门洞宽2.7米,高2.5米。门拱上镌刻“戴恩”,落款“嘉靖壬寅年知县戴时望立”,是原寨门遗址。

3.松下城(www.xing528.com)

长乐石梁蕉山城

位于松下镇松下村,原属二十都。明洪武六年(1373)设防倭巡检寨司,嘉靖三十九年(1560),生员陈志玉、耆民吴齐礼等呈请拓寨为城。城周长1053米,高4米,厚2.67米,辟4门,水关1个。崇祯九年(1636),巡抚沈犹龙从司空董应举议扩建,巩固省城南面屏障,费用预算1800金。知县夏允彝捐助300金。生员郑际明负责,林逢经帮助筹划。上包山,下塞海,城周长1600多米。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殷凤梧重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贺世骏重修。民国期间,拆城墙石用于砌筑炮台,现存东门上段城墙基础。

4.水师城

位于航城镇琴江满族村,距县城10里,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营地。清雍正七年(1729)建,先建一面城墙。乾隆五年(1740),协领李学文承修,又增三面城墙,城周长约1000米,高3米,厚1米。设东、西、南、北四城门。内建将军行辕等12座衙署,兵房1321间,有首里街、真武街、承惠街、玄坛庙巷、淳朴巷、大街、泗洲街、高坎街、阳春街、帅正街、协府口、太平里等12条街巷。街巷布局巧妙,入其境如置身八卦阵,有“旗人八卦城”之称。其实,街道是依照北方城堡建筑,采用丁字形布局,道路多岔路,有的通,有的不通,只有居住者清楚。光绪年间,(1875—1908)城墙年久失修而损坏。民国以后水师城逐渐成为村庄,仍保存许多清代建筑。1950年拆除城墙建公路,现存城墙残段和南门。

长乐市松下镇松下城

长乐市琴江水师城

长乐琴江村石雕

5.南岸炮台

位于猴屿乡象屿村西800米的南雁山,地处闽江下游南岸,与北岸的亭头南般炮台相峙。清顺治十五年(1658)建,光绪十年(1884)在中法马江海战中被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现尚存炮台两处:一处3个炮位,一处4个炮位。炮台用三合土构筑,炮位和炮洞多依岩石凿成,炮台之间有地道相通。炮台后建有地下弹药库等设施。距炮台20米处,有光绪三十年(1904)和宣统二年(1910)建的驻防官兵的墓葬各一座。

此外,还有文石炮台,位于潭头镇文石村,尚存。里岸炮台,在象屿,与南岸炮台同时建,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6.小(首)祉寨

在二十都,今松下镇首祉村。明洪武六年(1373),设防倭巡检寨司。崇祯六年(1633),知县郑尚友移厅廨于大祉澳。小祉寨只设塘汛。

此外,还有东山寨,在十八都,今文武砂镇东山村,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今无存。文石寨,在大宏里,今潭头镇文石村,洪武十一年(1378)建,清初撤寨,遗址犹存。黄岐寨,在二十四都,今梅花镇,洪武十一年(1378)建,遗址犹存。大祉寨,在二十都,今松下镇大祉村,明崇祯六年(1633)建,今无存。石龙寨,即长福寨,在航城镇石龙村,遗址犹存。鸡笼寨,在猴屿乡联新村,遗址犹存。

长乐市南岸炮台

(三)民间堡寨

垄下城,位于松下镇垄下村,背山临海。明嘉靖四十年(1561),居民为防御倭寇建造。城周长623.3米,高4米,厚2.7米,南门设城楼1座,署3间。清代改城为寨。民国期间,拆城墙石用于砌筑炮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