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安古城堡闽台特色-闽台古城堡

南安古城堡闽台特色-闽台古城堡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安县位于福建南部晋江中游,东与鲤城区、晋江交界,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安溪、同安接壤,北与永春、仙游毗邻。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别称武荣。(一)县城南安县城图南安古县城丰州在泉州府城西15里。

南安古城堡闽台特色-闽台古城堡

南安县位于福建南部晋江中游,东与鲤城区、晋江交界,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安溪、同安接壤,北与永春、仙游毗邻。全境山峦起伏,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朝梁天监(502—519)中,置南安郡。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置丰洲于南安,州治设在今丰州。唐嗣圣初(684),析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别称武荣。1936年,县治迁往溪美镇。

(一)县城

南安县城图

南安古县城丰州在泉州府城西15里。旧志记载无城墙,但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现唐代子城砖,说明古县城在唐代就有城墙,但不知何时倒塌。现在的古城墙址,为明代建筑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入侵,知县涂光裕失守。夏汝砺继任,开始用石筑城墙,设城门4座:东门称熙和,西门称平城,南门称文明,北门称拱华。城门上建有城楼,并有月城。城墙周长774丈,堞2044个,敌楼7座,窝铺36处,城墙内外均用条石叠砌,中间填夯三合土。

嘉靖四十年(1561),城内石铺的道路2310米。城外开城壕,修马路,建堤岸、吊桥等设施。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袁崇友把城墙增高3尺,四隅添角楼4座。万历三十二年(1604)地震,知县周绍祚改四角楼为潮音阁、关帝庙、聚星阁、玄天阁。崇祯十四年(1641),知县韦克济把城墙再增高3尺。

清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城被海寇毁。顺治十三年(1656)春,知县祖泽茂在原有城墙基础上重建,城周长959丈,高2丈7尺,敌楼6座,铳台176,堞1022个,并二为一。仍设4个城门,城门上建楼,城门处建有宫庙。城门名称分别改熙和为富春,平城为丰乐,文明为武荣,拱华为长寿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吴翼祖重建四城门楼。嘉庆八年(1803),知县柳成梅重修四门城楼。咸丰七年(1857),知县宋志璟重修东门城楼。

城墙外围护城河全长2426米,宽8~10米,护城河从金溪北畔的万石坡处,引晋江水汇集葵山龙庙一带南流的小溪水,经金溪、社坛村流入护城河。城内池、浦、濠沟是护城河引水、贮水、排水等调节水量的重要设施,共有大小池、浦、潭17个,最小面积50平方米,最大面积500平方米,城内池、浦与城外护城河之间设置水关来引水、排水,深、宽各2米,用石块砌成。护城河道上的东、西、南、北处筑有4座石桥,桥宽均为2.8米,西门桥、北门桥长各为8米,东门桥、南门桥长各为12米。还有三座为护城河引水、排水的桥梁,称为灰窑桥、新亭桥、将军桥,长各10~11米,宽3米。

1939年9月,日本飞机轰炸丰州,国民政府为防患日寇入侵,下令拆城断桥,城墙全部被毁,现在仅存部分城墙墙基。

(二)城堡

1.大盈司城

位于三十六都,今水头镇。明代设巡检司,建巡检司城。城周长46丈,基广8尺,高1丈6尺,设2座城门,门上各建楼。清代巡检司裁,驿传又废,城亦荒废。

2.铳城

位于石井镇石井居委会东南海口,建于明代。存有残墙一段、靖海门(东北门)、铳城门楼(东门)各一座,残墙长60米左右,高0.5~2.5米,用厚、宽各0.3米左右的花岗岩石条沿山坡砌成,厚1米左右。山坡高约15米,铳城门在其上。靖海门,在铳城残墙南面,北面临海,门高2.4米,宽1.9米,深2米,顶部拱形,拱高0.86米,石构。北面拱顶阴刻楷书“靖海门”三字,字径30厘米。门南东侧竖石碑一方,高约2.7米,宽0.94米,厚0.21米。圭首篆额,阴刻“平寇碑记”四字,字径14×16厘米。铳城门楼,距靖海门东南约300米处。门高2.5米,宽3米,深2米左右,石块垒墙、石板架顶,东面临海,西墙南侧嵌有《石井记事碑记》一方,碑宽1米,高0.6米,右纵阴刻“石井记事碑记”六字,字径8×8厘米,文为明都御史晋江人苏茂相撰。明末清初郑成功曾在此击败降清的施琅兵马,因此俗称“国姓门”。

南安石井铳城靖海门

(三)关寨

1.小盈岭隘

位于水头镇劳光村西南1.8公里小盈岭谷口,建于清代。关隘地处南安与同安交界,在漳泉古驿道上。宽500~600米,中部宽10~20米。现保存石构残墙一段,东西宽4.6米,南北深5.6米,墙厚0.6米,高3.5~4米,墩台分上下两层,每层高两米许,楼板已毁,仅见架梁插孔。南墙上下各有一门,宽0.6米,高1.8米左右。关隘石门1座,关门向南,花岗岩石砌筑。门旁立《改坊为关记》碑和小盈岭南同交界碑。南明永历五年(1651),郑成功率军攻漳州,清福建提督杨名高率部驰援,两军战于小盈岭,清军大败。

2.保福岭隘

位于南安县城北约15公里处,海拔430米,东西两侧高山连绵,南北两端为小丘陵地的狭长地带,峡谷长3000米,宽100~300米,进出口狭窄,中部宽大,隐蔽条件良好,南(安)永(春)公路经此。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重视防守之地。

3.梅花岭隘(www.xing528.com)

位于南安县城东南部约10公里处,海拔300米,东西两侧高山连绵,南北两端为小丘陵地的狭长地带,峡谷长约3公里,宽300~500米,进出口宽大,中部狭窄,隐蔽条件良好,是南(安)官(桥)公路必经之地,为南安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

4.八尺岭隘

位于南安县城东南部约10公里处,海拔40米,泉(州)南(安)公路贯穿其中。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

5.半岭隘

位于罗东镇东北约10公里处,海拔200米,南北两侧高山连绵,东西两端进出口宽大,为丘陵地带,中部狭窄,宽度15~100米。福(州)梅(山)公路通过其中,是南安东北部的交通要塞。

6.长潭桥隘

位于诗山镇北部约6公里的南安与永春交界处,海拔110米,南北面背山,东西面峡谷,是南安至永春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

7.义和寨

位于官桥镇岭兜村东北800米,又名崎山寨,明万历年间(1573—1620)修建。寨位于山顶,可俯视岭兜村。寨墙石构,现存约长80米,宽1米,高约5米。拱形寨门1座,高1.95米,宽1.26米,深0.76米,门额横刻楷书“义和寨”,款识“明万历十九年”、“梅岭张维新立”。寨内有关帝庙,及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崎山寨碑记》。碑方首抹角,高1.68米,宽0.82米。

8.洞后寨

位于英都镇大新村后英溪南岸英格山上。土质断垣周长120米左右,墙高1~1.5米。墙内地面平坦。

9.玉华寨

位于诗山镇联山村贞格自然村南赛埔山顶。寨垣周长150余米,高1.2米左右。寨内地面平坦,散见有野炊痕迹,仅见残墙数段。

10.黄巢

位于东田乡凤巢村大旗尾山。相传为唐末农民起义军北征途上驻扎之所,因其首领黄巢而得名。寨多废,仅存残垣数段,长约60米,高0.5~1.5米。

11.东头土楼

位于官桥镇东头村西南村外田洋中,约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楼高15米左右,广、深各10米,墙厚1米。以红土、灰米(锻灰未尽的贝壳)拌稀米浆舂筑而成,坚硬如石。楼作3层,底层高6米左右,二、三层各4米,各层四面墙布满上瞭望孔、射击孔,层与层之间以杉木架梁、铺板,板厚6—7厘米,仅留60厘米见方的开孔可架梯供上下。楼顶为平台,可供瞭望,四周有短墙。保存较好。

12.林俊、潘榜抗清土楼

位于罗东镇湖内村。楼呈正方形,三合土结构,高10米左右,作两层,分28间,外墙厚1.6米,四周有射击孔。清咸丰三年(1853),林俊、潘榜、潘宗达率红线会农民起义,并进军丰州,遭官兵围剿,据此战斗27天,清兵久攻不下而退。楼西面角有部分坍塌,其余保存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