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深17.5米以上,25海里长,可容纳20万吨级船舶

水深17.5米以上,25海里长,可容纳20万吨级船舶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塘水道为大榭岛以西、北仑港区与金塘之间海域,呈东西走向。南航道位于虾峙门南口喇叭嘴,经虾峙门水道、峙头洋、螺头水道到达大榭岛北端涂泥嘴,全程约25海里。航道水深均在17.5米以上,航道宽0.74~5.56千米,15万~2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螺头水道螺头水道介于大猫山岛、摘箬山岛与大榭岛、穿鼻岛、穿山半岛之间,呈东西走向,长约17千米,宽约4.5千米,最窄处1.6千米,水深35~112米,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重要航道。

水深17.5米以上,25海里长,可容纳20万吨级船舶

区境水道处大陆与舟山群岛之间,自西向东有甬江、金塘水道、穿山港和峙头洋等,南有佛渡水道连通象山港。

甬江 横贯北仑区境西部。在北仑区内流长16千米,称大浃江。其上段又称鹭林江、拗猛江。1974年在招宝山、虎蹲山、大小游山间水域抛石填海,筑堤建镇海新港,1978年镇海港区拦海大堤建成,1983年游山外导流堤建成,北岸延至大游山以外,长3.6千米,在北仑境内总长19.6千米。平均江宽408米,平均水深5.72米。

金塘水道 为大榭岛以西、北仑港区与金塘之间海域,呈东西走向。全长15千米,宽3.5~6千米,港域面积150平方千米。大部分水深50米以上,最深处110米。无横向水流,潮差和风浪小。整个水域仅两处浅滩:一处在北仑山西北约2.3千米处,但水深也达13.6米;另一处在水道东部黄牛礁以东2~3.5千米处,水深14.8~18米。有可供锚泊作业水面34平方千米,港域不冻,自然条件优越,年可供作业天数290天以上。通往外海航道有两条。一条向东沿金塘水道,绕穿山半岛经螺头水道,于虾峙门入东海。航道长约30海里,水深约在20米以上。在虾峙门口有拦门沙,水深17.6米,10万~15万吨级船舶无须候潮进出,30万吨级船舶候潮出入。2009年3月,经过治理,建成我国首条30万吨级人工航道,30万吨级船可直接进入,不用口外卸载或候潮进入。另一条向西经金塘水道西口,北越杭州湾到上海,可行2.5万吨级以下船舶,有多处避风锚地。海路向西北直通上海及长江沿岸,东经虾峙水道可抵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大港口

穿山港 古时又名黄峙港。处穿山半岛北部,介于大榭岛与大陆之间,北靠大榭岛,西临金塘水道,系避风、贸易良港。东西长7.2千米,现有所延长。有西、北、东及水叫门4个进出口,以东口、西口为主。向西航道深7~35米,宽278~463米;向东主航道深14~48米,宽185~370米;港内有灯塔12座,浮标5个。大榭岛、里神马岛、穿鼻岛等岛屿构成天然屏障。风浪小,冬季西北向大风时有涌浪,波高1米左右。岸坡陡,水深流顺,属往复流,不淤,岸坡稳定,无须疏浚。

自宋以来,港内曾设芦浦渡、榭南渡、北渡、东渡、神马渡、穿鼻渡等人渡,至2008年全部停航。

20世纪初,穿山港始建轮埠,到30年代中期,所建轮埠有永川轮埠、平安轮埠、可贵轮埠、茂利轮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穿山港只剩下平安轮埠。此轮埠于1979年因海岸塌方而毁。至2010年,港内共有大小码头93座,靠泊能力29.33万吨。

大榭港 位于大榭岛周边。环岛岸线总长26.14千米,水深20~30米,距岸边150~300米,深水岸线长11.4千米。进出港口有两条航道。南航道位于虾峙门南口喇叭嘴,经虾峙门水道、峙头洋、螺头水道到达大榭岛北端涂泥嘴,全程约25海里。航道水深均在17.5米以上,航道宽0.74~5.56千米,15万~2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2009年经整治,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出入。北航道由甬江口经金塘水道至大榭岛北端涂泥嘴,全程13海里,航道宽度为1.67~3.7千米,因受杭州湾水深限制,只可通航2.5万吨级以下船舶。大榭岛至虾峙门航道入口处、虾峙岛东侧有38平方千米的引水锚地,水深20米以上,底质为泥。大榭岛东面约18.5千米处,有马峙避风锚地约21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上,泥底质。

螺头水道 螺头水道介于大猫山岛、摘箬山岛与大榭岛、穿鼻岛、穿山半岛之间,呈东西走向,长约17千米,宽约4.5千米,最窄处1.6千米,水深35~112米,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重要航道。其南岸为大榭岛及穿山半岛北侧。

峙头洋 西起穿鼻山,东至舟山普陀区蚂蚁岛,西南起梅山岛,东北至普陀区小干岛。因旁有穿山半岛峙头山而得名。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15千米,呈马蹄形,总面积约298.5平方千米。水深11~118米。东浅西深,南浅北深,最深处在峙头角东北约4千米处。底质大部为泥及泥沙。洋内有螺头水道和佛渡水道,洋中岛屿、礁石不多。其北、东南面多岛屿。洋小猫岛、白鸭山附近有激流漩涡。洋中潮流回转不平,流向复杂,涨潮流向西,落潮流向东,属不规则半日型潮,也有属规则半日型潮。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7—9月为台风季节,年雾日26~52天。周围航门水道众多,大小船只过往频繁。进出航道主要有四条:西经螺头水道入金塘水道,北经普沈水道入莲花洋,东经虾峙门入东海,另一条经佛渡水道入磨盘洋、大目洋。

佛渡水道 位于上溜网重岛、东西白莲山、六横岛、穿山半岛与梅山岛之间,北接螺头水道和峙头洋,南接双屿门、青龙门和汀子门,东连青滋门、虾峙门和笤帚门,水道周边岛礁众多。长约20千米,宽约8.4千米,中部水深10~20米,靠近大陆处5~10米。

梅山港 处穿山半岛南端。介于梅山岛与大陆之间。水域长15千米,均宽500米。岛陆之间港道隐蔽,长约7千米。梅山岛以南长约6千米,两侧为宽阔浅滩。外围有佛渡岛、六横岛、虾峙岛和桃花岛环列。分南北两口门:北口门向东北,宽500米,水深7米;南口门朝西南,与象山港相接,宽约800米,水深3米。港内大部分水深8~9米,泥质底。大陆侧岸滩60米,5米左右深水线离岸边约30米。岛侧岸滩较宽,5米左右深水线离岸边约100米。水深5米以上水面宽度300~400米。该港水深条件好,属往复流,基本不淤,利于避风浪。(www.xing528.com)

梅山港在明朝中叶已见诸文献,其时港中有梅山(梅东)、嵩子(下岸)两渡通行大陆。清时增辟梅山佛渡渡,以通定海佛渡岛。民国十九年(1930)建盘峙道头,以停靠帆船通沈家门、六横。至2018年6月全部停航。

上洋门 位于穿鼻岛与凉帽山间,长200米,宽约80米,水深13米。有南、北两出口,水流湍急,有漩涡。

水叫门 位于穿鼻岛与外神马岛间,长150米,宽60米,水深13米。因水流湍急,有漩涡,潮大时常发出叫声,故名。有东、西两出口。2003年4月起,成为大榭至普陀山高速客轮航道之一。

寿门 位于外神马岛与外峙岛间,长约300米,宽185~370米,水深14~48米。水道中原有拦门礁,2002年炸毁。有东、西两出口。

蛟门 位于今戚家山街道杨公山与中门柱岛之间,相传有蛟龙出没,故名蛟门。出蛟门即大洋

荷叶港 位于大黄蟒岛与小黄蟒岛间。面积0.155平方千米。在南口水下有一石垄,落潮时可以过去,中有一深沟。能通航50~60吨船舶。

横江 位于穿鼻岛与大榭岛之间,又称穿鼻江。面积1.655平方千米。置浮标、灯塔3座,为良好避风港和深水航道。近穿鼻山侧水深13米,为舟山汽渡主航道。有南、北两出口。

牛轭港 又名外峙港、轮江或外峙江,在穿山港东口南侧、外峙岛与大陆之间。东起轮江盐场,西至雁停(沿亭)湾,全长4千米,平均宽度0.15千米,面积0.615平方千米。港道东、西两口,水道两侧有小片泥滩。因港湾呈牛轭状,故名。

汀子港 位于梅山岛与汀子山之间,以汀子山得名。长2千米,宽1千米,面积2平方千米。水深13~55米,为峙头洋经佛渡水道往象山港必经水道。规则半日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