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研究揭示变质岩含矿性的新认识

综合研究揭示变质岩含矿性的新认识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研究一直贯穿本项目工作的始终,从设计开始预研究至阶段性的研究均进行了资料的综合研究。在综合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通过东桥幅、高洲幅变质岩区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经综合分析研究,变质地层的地层体及沉积环境有所不同。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对测区变质岩的含矿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从剖面中系统采集的岩石定量光谱分析成果可知,成矿元素含量普遍比地壳克拉克值高,对金成矿最有利的是下坊组和神山组。

综合研究揭示变质岩含矿性的新认识

综合研究一直贯穿本项目工作的始终,从设计开始预研究至阶段性的研究均进行了资料的综合研究。在综合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1.白垩纪红层

经综合分析研究,测区白垩纪红层发育老关-沈潭-清水江-市上坪和界上坪两个盆地。

(1)老关-沈潭-清水江-市上坪盆地:由赣州群(茅店组和周田组)组成。茅店组为一套粗碎屑岩,以复成分砾岩发育为特征,扇体沉积,以洪积相为主;周田组以一套红色细碎屑岩为主,泥岩、粉砂岩发育,局部还见有石膏,应为湖相(湖泛)沉积。湖水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浸入。

(2)界上坪盆地:位于湘东区东桥镇—界上坪一带,超覆于老关-沈潭-清水江-市上坪盆地之上;由龟峰群河口组组成。茅店组为一套粗碎屑岩,由紫红色厚—巨厚层状砾岩,夹透镜状-中厚层状含砾中砂岩和中层—块状砂砾岩等组成,具有明显粒序层理,以复成分砾岩发育为特征,属洪积扇体沉积,以洪积相为主。湖水由北东向南西浸入。并进行了盆地演化的研究,划分出了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流相和湖相等沉积相

2.变质地层两侧变化明显

通过变质地层的地质调查和划分与对比,东、西两侧变质地层具有较明显的相变的特征。

通过东桥幅、高洲幅变质岩区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经综合分析研究,变质地层的地层体及沉积环境有所不同。

从各组岩性特征可知,西部(东桥—大沙江)一带,神山组含碳质和菱铁矿较高(表2),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南华纪下坊组在本区具有明显的相变:西区东桥—庙前一带的下坊组发育一套含锰碳酸盐岩沉积(含锰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未见明显的磁铁矿层,仅见少量赤铁矿化。而在东区(如高洲幅大丰一带)可见明显的磁铁石英岩,其磁性很强,形成了磁铁矿层,成为较好的铁矿床。另外,古家组的变化也很明显,在西部砾石成分复杂,砾径相对较小,含量也相对较少;而东部则反之,砾石多而砾径相对较大,特别到测区东部芦溪—钱山一带砾径可达50~75cm。

表2 不同地层区青白口纪—南华纪变质地层特征对比简表(www.xing528.com)

从上可知,本区变质地层在沉积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而且碎屑锆石特征也反映了西区与东区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属性。神山组之后即开始了南华纪的裂谷作用,神山组及其以上的地层具有截然不同的大地构造属性,前者可能是碰撞造山、地壳抬升剥蚀的产物,而后者则是裂谷作用及火山作用的产物。

特别是对下坊组进行了较深入的岩相分析,以老山里—大王石—牛栏背一线为界,西为碳酸盐岩台地-陆棚相过渡区,东为陆棚碎屑岩相区,这为进一步分析“新余式”铁矿展布规律提供了新资料。

3.变质地层含矿性

(1)通过对变质地层的含矿性研究认为,对金成矿最有利的是下坊组和神山组两个层位。

(2)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对测区变质岩的含矿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从剖面中系统采集的岩石定量光谱分析成果可知,成矿元素含量(166件样品平均)普遍比地壳克拉克值高,对金成矿最有利的是下坊组和神山组。神山组接近地壳克拉克值,而下坊组则是地壳克拉克值的3倍多,这说明这两个岩石地层单位是金成矿的有利层位;从本次和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点)也证实了本区良好的找矿远景。

4.其他成果

(1)编制了含矿建造构造图,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划分出成矿远景区7处(其中Ⅰ类2处、Ⅱ类3处、Ⅲ类1处),找矿靶区10处(其中A类4处、B类4处、C类2处)。为今后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2)建立了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剖面及1∶5万莲花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原始资料数据库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