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史一本通:重庆谈判及其意义

中国史一本通:重庆谈判及其意义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六节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已是满目疮痍,人们渴望和平。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国共双方进行政治谈判,避免内战发生。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为了顾全大局,主动作出让步,承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但要求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承认解放区部队及地方政权的合法地位等等。

中国史一本通:重庆谈判及其意义

第十六节 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已是满目疮痍,人们渴望和平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国共双方进行政治谈判,避免内战发生。

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延安机

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蒋介石一面在美国的支持下加紧准备内战,一面大肆玩弄“和平”阴谋。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布中共无和平诚意,把内战的责任加到共产党的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他们就可以利用谈判时机,进行内战部署。

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也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共产党为了顾全大局,主动作出让步,承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但要求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承认解放区部队及地方政权的合法地位等等。但是,国民党不肯承认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十一点意见,坚持要求共产党“放弃地盘,交出其军队”。为了向共产党施加压力,蒋介石还命令阎锡山在谈判期间向共产党解放区发动进攻。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共产党军队坚决打击来犯之敌,俘获了国民党大批高级军官,有力地加强了共产党在谈判中的地位。(www.xing528.com)

经过43天的谈判和斗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蒋介石被迫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这个根本问题上,双方仍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1月,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人员有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会议通过了有关国家宪法、政治、军事问题的一系列协议,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显示出人民要求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强烈愿望。可是不久以后国民党就把政治协商会议的精神破坏了。

1946年3月,国民党进攻东北的营口、本溪等地,5月攻陷长春,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国民党开始发动全面内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