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唤醒乡土:直岛到濑户内艺术节

艺术唤醒乡土:直岛到濑户内艺术节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应福武先生之邀,决定参与濑户内项目时,直岛上已经有了倍乐生之屋、地中美术馆、家项目,犬岛的冶炼厂美术馆也准备就绪,福武先生正在给丰岛预热丰岛美术馆的构想。如何利用空房将这些特色发挥出来,如何有效利用不久即将关闭的男木中小学校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即便是1996年废除汉生预防法、国家正式道歉之后,当时大岛入院患者的90%仍然留在了岛上。

艺术唤醒乡土:直岛到濑户内艺术节

我们对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出发点的设定,是利用已有但将被拆除的空置房屋和设施,挑选一些能够创作出展现各岛特色作品的艺术家,以这些建筑物为切入点做些事情,让岛民的内心充满荣耀与自豪,且能吸引岛外的人们聚拢过来。我应福武先生之邀,决定参与濑户内项目时,直岛上已经有了倍乐生之屋、地中美术馆、家项目,犬岛的冶炼厂美术馆也准备就绪,福武先生正在给丰岛预热丰岛美术馆的构想。

要了解一个地区,在其原貌还没被破坏的时候去观察很重要,到选定地区我也尽可能投宿不同的住宿设施,并多走一些地方。在这阶段,我往往为各岛竟然如此千差万别感到惊讶,同时被这种差异深深吸引。我还去了备赞濑户以外的其他地区。

现将最初登上直岛时的感受摘抄如下:

无论从宇野港还是高松港渡海去直岛,那种扑面而来的神清气爽感觉都很特别。从港口穿过几个被田地包围的村落,位于文化村海角位置的草间弥生女士的黄色南瓜便映入眼帘,那里就是在丰饶的大海与天空的断层间绽放个性华彩的无数艺术佳作簇生的悠闲恬静世界,就连严肃的美术作品,也只是兀自清清爽爽地伫立着。在我的眼里,直岛是以渔业为生的田园,是典型的拥有日本守护神丛林的共同体,而文化村则是这里对外部世界打开的美丽窗口。虽然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冶炼厂一侧岩肌的伤楚仍历历在目,但岛的印象却不会有太大改变。当然,它也是铭刻了近代日本史的岛屿,不过也正因如此,魅力才显得格外特别。(《给直岛文化村的留言》倍乐生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我目前是以高松为大本营开展工作,但第一届艺术节开始之前,主要住在直岛,有段时期还曾借别人房子住过,体验过清晨垂钓的乐趣。“岛上生活”的喜悦很特别,比如林白夫人(Anne Morrow Lindbergh)在《来自大海的礼物》里所描写的心情现在就在我的心底荡漾。这暂且不说,更主要的是,通过无数次往来直岛和逗留直岛,我感受到草间弥生女士的《南瓜》给当地带来的光、影和语言,感受到安藤忠雄先生建筑的魅力向濑户内地区的大海与天空的设施发散,也理解了直岛倍乐生美术馆式度假村(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这些中世纪寺院的伽蓝之地之所以给街市带来“现代门前町”般熙攘繁华的原因。这些体验是极宝贵的。

丰岛有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产业废物非法处理和反对非法处理运动历史,也有过围绕该运动的态度上的对立。在这种背景下,要让丰岛产生融合,并投入到积极的活动中去,艺术节应该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想到创建平台、为开展恢复梯田的活动组织场地,“岛厨房”的起步和每月的丰岛生日会就是其成果。

说到男木岛和女木岛,首先岛的特色是:男木的迷宫与坡道,女木的鬼洞和海岸线。如何利用空房将这些特色发挥出来,如何有效利用不久即将关闭的男木中小学校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幸运的是从第一届开始,利用男木岛坡道和废弃房屋进行作品集中展示的策划就取得成功,并且促成了时隔三十年之久的婚礼(2011年)以及2010年关闭的男木中小学校意外重开等一系列在日本国内也属首次的快举。女木岛也因为第三届上纳文·罗旺柴库尔在西浦的作品创作、平尾成志×濑户内工艺/香川县盆栽生产振兴协议会联合制作的“feel feel BONSAI”(亲近盆景)、依田洋一郎的“女木岛名画座”的开设而变得生机勃勃。(www.xing528.com)

小豆岛在起步阶段颇费了些周折。我们一直以为小豆岛是一个行政单位,没想到实际是分为小豆岛町和土庄町,而且丰岛还隶属于土庄町。可以想象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经历了多么复杂的过程。另外,小豆岛地形复杂,且状态活跃,这点从以小豆岛为中心的“赞岐地质公园构想”现已登录为世界地质公园一事上便可窥知一二。

还有海岸线的魅力。它照应了在此上岸的人们各自建起村落的历史过程,从每处海岸望到的风景,有着不同的魅力,因此才会有海角巡行的乐趣。

不过,鉴于岛上内陆盆地里分别有与著名的中山及肥土山千枚田梯田相关联的场所,我们就考虑能否先在这些地方开展一些能够与居民互动的活动,同时想到台湾跟此地拥有相通的农耕文化,于是就决定委托嘉义县出身的王文志先生,甚至把台湾竹制品工匠与当地人的交流也纳入视野。当然,这两个村落都有保存至今的农村歌舞伎舞台,他们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原因。小豆岛的町长非常了解我们艺术节的宗旨,于是从第二届起便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重要的是大岛。关于大岛和汉生病的情况,我在第二章里已写得十分详细。

虽然从20世纪40年代起药物治疗的真实效果已经得到认知,但日本对汉生病患者仍然采取隔离制度。我感觉大岛青松园的存在首先就表现了国家对汉生病患者的偏见和对离岛的冷漠意识。即便是1996年废除汉生预防法、国家正式道歉之后,当时大岛入院患者的90%仍然留在了岛上。初次去大岛时(2006年),目睹那些灰色的房子,我内心极为愕然。建筑家为什么没有考虑做出结构更丰富、更加人性化的集体住宅呢?我的心底充满了愤怒和遗憾。当看到墙上张贴的“我们保护入院者的尊严,理解入院者的心情,提供让入院者能够放心生活的环境”的标语时,我意识到,认同这个岛的存在、体贴汉生病人无望的心情,才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基轴,于是我多次来到这里请求居住者同意将大岛设为艺术节的场地。另外考虑到2010年艺术节的时间,必须马上让艺术家进场,所以尽管当时大岛还未获得会场认证,我还是向以前曾邀请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在十日町医院做过活动的名古屋造型大学的高桥伸行先生发出了委托。之后的经过在前面已经写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