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涝与干旱

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涝与干旱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涝与干旱是属于气候变化问题,是降水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两个对立面。这些变化既形成了各地区的洪涝交替,又造成全国洪涝与干旱的不均匀分布。例如,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名的特大洪涝年,江淮流域出现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形成流域性洪灾,但在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中上游,局部地区却产生了干旱。

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涝与干旱

中国有句俗话:久旱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这句话总结了洪涝与干旱的不均匀分布和相互转换的关系。洪涝与干旱是属于气候变化问题,是降水不均匀分布产生的两个对立面。我国气候学家应用史书记载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分别对我国5000年干湿气候变化和近500年旱涝变化进行全面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气候既存在大的干旱气候期和湿润气候期交替变化,还存在小的干旱期和洪涝期振动,大干旱期和大湿润气候期的历时长度各不相等,从几十年到数百年,小干旱和小洪涝期长度从10余年至数百年都有。其中,大干湿气候期影响范围为全国性,而小旱涝期振动存在地区性差别,七大江河的小旱涝期交替的历时长度和起止时间都不尽相同。

上面所说的干旱与洪涝在时间上的交替变化,是以年为单位的长时间尺度,而在一年以内的各个月、各旬,也存在旱涝交替现象。我国广大地区在每一年中,普遍发生前涝后旱、前旱后涝或两头旱中间涝的现象。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每年冬、夏季风强弱、早晚和进退变化都不相同,从而引起了洪涝与干旱在时间上的交替和地域上的不均匀分布。通常情况下,随着夏季风自南至北的推进,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容易形成初夏梅雨期洪涝和盛夏伏旱或秋连旱;珠江流域有前(4~6月份)、后(7~9月份)汛期之分,容易出现前涝后旱或两头涝中间旱;东北和华北地区多见春旱、夏涝和秋旱。这些变化既形成了各地区的洪涝交替,又造成全国洪涝与干旱的不均匀分布。(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各地的地理环境复杂,局部地区受天气系统和大气环流影响也存在差别,还会造成涝中有旱或旱中有涝的复杂洪涝分布。例如,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名的特大洪涝年,江淮流域出现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形成流域性洪灾,但在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中上游,局部地区却产生了干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