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成水患的根本原因:洪涝灾害

造成水患的根本原因:洪涝灾害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洞庭湖因为人工围垦和泥沙淤积,其水面已不到原来的一半。近3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丧失的1.2万平方千米湖泊面积也是由于围湖垦田造成的。1998年震惊世界的长江大洪水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生态造成危害的一次警告。

造成水患的根本原因:洪涝灾害

与水患问题息息相关的的是生态,而森林又是生态问题的关键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林地被垦为农田,再加上不断扩大的垦殖规模,人与森林争地的矛盾越演越烈。比如,在我国古代,森林的覆盖率曾高达49%,到了清朝初期,渐渐下降为26%,现在,我国只有13%的森林覆盖率了。随着森林的不断减少,使得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也不断地减退,倘若遇到大雨来临,森林吸纳的水量减少,那么,就会有大量的雨水沿着江河一路奔腾,致使江河水位空前暴涨。此外,森林的不断减少,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本来可以覆盖土地的森林,在被乱砍乱伐后,对雨水肆意冲刷的土壤也渐渐无能为力了。当流失的泥沙顺河而下淤积在水势趋缓之地,河床就被抬升起来,此时,湖面会缩小;江河的行水、蓄水能力会变差;防洪、调度能力会降低;抵御灾害的空间会缩小。例如,在相同的洪峰流量下,洞庭湖20世纪60年代的水位比90年代的低了2~3米。日益加剧的洪涝灾害深刻地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已到了不得不重新定位的时刻。为了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政府已经积极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退耕还林长江、黄河中上游的51个重点森林工业企业及地方森林工业企业被严令全面停止采伐,封山造林等,力争经过我们的努力,长江、黄河中上游能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www.xing528.com)

除了影响生态平衡的森林,大幅度减少的行洪、蓄洪区域,也是大洪水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明清时期,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然而,目前,其湖泊面积只剩下30%,仅为23.6万公顷。洞庭湖因为人工围垦和泥沙淤积,其水面已不到原来的一半。近3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丧失的1.2万平方千米湖泊面积也是由于围湖垦田造成的。而填湖建房也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开发而成为热潮。由此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湖泊缩小乃至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把昔日莲藕飘香、鱼鸭戏水的江南山水园林之地、鱼米之乡赤裸裸地暴露在水患的威胁下,使之饱受干旱与洪涝的威胁。1998年震惊世界的长江大洪水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生态造成危害的一次警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