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造与再建造传统建筑,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改造与再建造传统建筑,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建筑是时代文明的结晶,更是地区文化精髓的象征。北京城内留存的历史建筑,让世界人民能够欣赏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魅力以及建造工艺的精湛。吴老的设计改造方案既保留了北京独有的传统院落建筑风格,同时又对邻里关系及居住方面进行独具匠心地处理。

改造与再建造传统建筑,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传统建筑是时代文明的结晶,更是地区文化精髓的象征。我们对历史遗留的建筑物应该具有保护意识,不能一味地舍弃,应该秉持改造和再建造的理念,竭尽全力去传承、恢复和再造这些优秀历史文化的产物,继承和发扬传统历史建筑的精华,努力将其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融入一起。北京城内留存的历史建筑,让世界人民能够欣赏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魅力以及建造工艺的精湛。

传统文化对如今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要传承并加以转化,融入时代元素,在实践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灵活运用,发扬光大。这种创新的实际例子很多,比如,北京菊儿胡同旧区改造工程中,我国著名设计师吴良镛教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城市空间艺术,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建筑理念和城市空间艺术,就是著名的现代新四合院。吴老的设计改造方案既保留了北京独有的传统院落建筑风格,同时又对邻里关系及居住方面进行独具匠心地处理。这种巧妙的设计完美地继承了传统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为旧城改造工程做了良好典范。此外还有,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过程中,贝聿铭先生在进行苏州博物馆设计时,从苏州传统的坡顶飞檐以及制作精细的传统建筑元素中获得灵感,在设计时屋顶结合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塑造出生动的几何效果景观。石质屋顶与玻璃屋顶交相呼应,在博物馆展区及活动区域里引入自然光的射入,作为参观者的导向。在玻璃屋顶之下广泛使用怀旧的木作构架和金属遮阳片,用来过滤和控制进入展区的光线强度。设计方案一方面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由于拙政园周边的建筑相互应景、浑然天成。利用布置园林、庭园、中轴线手法将复杂的设计元素相结合,把城市肌理和空间布局把控得非常到位。贝聿铭先生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美学元素提炼出来,巧妙地与现代技术材料和设计理念融合,徽派建筑的色调、园景、布局、梁枋彩绘与现代化的几何构造、玻璃屋顶、开放式钢结构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片石假山将中国水墨的气韵带入其中,在建筑的色调与局部构造上也与苏州中心城区的城市肌理呼应。罗哲文先生赞誉道,贝聿铭设计与周边环境以及苏州地区历史文化完美结合,设计思路十分严谨,细节把控到位,成为传统城市环境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完美结合的典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