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兴衰:刘聪灭西晋,洛阳覆灭

宋元兴衰:刘聪灭西晋,洛阳覆灭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集中兵力攻击西晋都城洛阳。公元311年,刘渊去世后,儿子刘聪继承了皇位。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维持了五十二年的西晋政权正式结束。刘聪抓了晋愍帝后,百般凌辱,因为害怕西晋死灰复燃,五年后还是把他杀了。要点掌握1.公元311年,前赵皇帝刘聪派人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

宋元兴衰:刘聪灭西晋,洛阳覆灭

八王之乱”持续了十余年,对晋朝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百姓们因战乱和天灾流离失所,晋朝进一步陷入内乱之中,到了灭亡的边缘。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杀入中原,整个北方战火连绵不绝,进入了“十六国”时期。

早在汉朝时,就陆续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汉族百姓生活在一起。他们经过中原上百年的熏陶,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十分接近了。然而,“八王之乱”发生后,不少生活在内地的少数民族也开始起兵反抗。其中,最早起兵的就是匈奴人刘渊

刘渊

刘渊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书籍,对父母非常孝顺。他力气很大,武艺高强,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弓。有人看到刘渊胸有大志,曾劝晋武帝杀死刘渊,以免后患,晋武帝没有听从。

匈奴自从归顺汉朝后,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因先祖多次与汉朝皇室结亲,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就改姓了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把匈奴分为五部,由五个部帅管理他们,刘豹是五部帅之一。刘渊就是刘豹的儿子,刘豹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之乱”中,居住在山西一带的匈奴部落的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匈奴贵族们就聚在一起,决定请有胆有识的刘渊回来带领大家起事。

刘渊接到族人的口信,借口要回匈奴安葬父亲,向司马颖请假,但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做了大单于,亲自率兵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

大家对刘渊帮助晋军十分不解,刘渊说:“消灭晋朝容易,取得百姓的支持却很难。我的先祖冒顿单于和呼韩邪单于都娶了汉朝公主为妻。按照匈奴的习惯,单于的子孙也跟着尊贵的汉朝公主姓刘,他们的后代都奉汉高祖刘邦为始祖。如今,汉朝虽然灭亡了,百姓们却依然怀念汉朝,我们何不用继承汉朝的名义,取得百姓支持,夺取中原呢?”

大家都很赞同,便拥戴刘渊做了汉王。

刘曜

刘曜是刘渊的侄子,他从小丧父,被刘渊抚养长大。刘曜从小气度非凡,长大后武艺过人,成为前赵重要将领,在进攻洛阳、长安的战役中功勋卓著。前赵发生内乱,皇帝刘粲被杀,刘曜称帝,公元329年被石勒打败杀害。

刘渊称王后,打起反晋兴汉的大旗,一连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周围一些实力较弱的反晋势力纷纷来投奔了刘渊。

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集中兵力攻击西晋都城洛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了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的两次进攻都遭到了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公元311年,刘渊去世后,儿子刘聪继承了皇位。他再次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那时候,八王中的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仅存的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以及三万多大臣和平民被掳走,史称“永嘉之乱”。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身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课堂在线

所谓的“十六国”,其中还有数个汉人建立的王朝,如前凉、西凉冉魏等。而且,期间诞生的割据政权不止十六个,实际上有二十多个。

晋怀帝死后,西晋的大臣们跑到长安,又立了年仅十八岁的司马邺为帝,称“晋愍帝”。公元316年,刘聪令堂弟刘曜再次攻打长安。长安城中弹尽粮绝,人们死的死,逃的逃,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晋愍帝悲伤不已,只好出城投降,百姓和大臣们有的围着他大哭,有的扯住他裸露的手臂不让他出城,全都号啕大哭。维持了五十二年的西晋政权正式结束。

刘聪抓了晋愍帝后,百般凌辱,因为害怕西晋死灰复燃,五年后还是把他杀了。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涌入中原,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他们乘乱起兵,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成立了十六个国家,即汉、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北燕、北凉。(www.xing528.com)

这些国家中,既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又有中原贵族以及战乱中走投无路的“流民”建立的政权。虽然战乱不断,但李特建立的成汉,百姓负担轻微,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百姓,存在了四十余年后覆灭了;石勒建立的后赵,起兵时靠掠夺百姓补充军需,立国后就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并大力发展经济,劝导百姓养桑种田,定下低微的赋税,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和后燕,则注重发展教育,文化兴盛。

从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开始,到公元439年北魏灭掉北凉,天下再度统一,这段时期就称“十六国”。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十六国”时期虽然充满了战争和灾难,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因汉族在经济、文化上更加发达,一些少数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中原文化,汉文化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对各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要点掌握

1.公元311年,前赵皇帝刘聪派人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

2.公元316年,刘聪派人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

3.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加上少数汉族政权,总共有二十多个,史书上统称“十六国”。

考点追踪

1.西晋是如何灭亡的?

2.混乱的“十六国”时代是如何产生的?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五凉”政权

在“十六国”中,有五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史书上将它们分别称为: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

其中,前凉是“十六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建立者为西晋的凉州刺史张寔(汉族)。公元364年,前凉被前秦皇帝苻坚消灭。

后凉的建立者是氐族人吕光,公元403年,后凉被后秦消灭。

西凉的建立者是汉族人李暠,他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又被唐朝皇帝认定为先祖。公元421年,西凉被北凉灭掉。

北凉的建立者是匈奴人沮渠蒙逊,公元439年,北凉被北魏消灭。

南凉的建立者是鲜卑人秃发乌孤。公元414年,南凉被西秦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