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地区堆积体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西南地区堆积体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堆积体经历了斜坡的继续运动过程,显现出特殊的空间结构特征:堆积体与基岩明确分离,基覆界面清晰,见图5.2。大型堆积体的形成除了一次性灾变成因外,大部分具有多期性与混合性成因机制,导致了其物质组成的多样性、结构特征的不均一性和成层性。总之,堆积体是土石混合堆积物,具有物质成分多样性、成因机制复杂性、结构特征不均一性、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材料介质非连续性等特点。

西南地区堆积体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堆积体经历了斜坡的继续运动过程,显现出特殊的空间结构特征:

(1)堆积体与基岩明确分离,基覆界面清晰,见图5.2。

图5.2 大型堆积体底界面形态

(2)一般散状结构岩体内各岩块独立,堆积体与基岩以面-面接触为主;堆积体内不存在岩体结构面,多具架空结构,不同块度单元多以点-面接触或点-点接触为主。

(3)堆积体存在似层状结构面、夹杂有机质层等可能构成具有稳定性控制意义的结构面。(www.xing528.com)

大型堆积体的形成除了一次性灾变成因外,大部分具有多期性与混合性成因机制,导致了其物质组成的多样性、结构特征的不均一性和成层性。如梨园水电站念生垦堆积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多次的变形或滑动,在堆积体内保留有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延伸长度的剪切滑移分界面,见图5.3。大型滑坡堆积体体底部由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等动力作用,常分布有一定厚度的滑带,其力学性质较差。如雅砻江中游某梯级水电站滑坡堆积体:位于上、中坝址之间,体积约3660万m3,物质组成主要由残坡积层崩坡积层中部滑坡堆积层及底部滑带土等组成,其中滑坡堆积层根据破碎程度可分细分为含碎石粉土层和块石层两个亚层,底部滑带土为砾质黏土,含少量碎石,上部多呈可塑至硬塑状,下部呈可塑至软塑状,厚度0.3~3m,性状较差,形成连续的软弱面。

图5.3 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念生垦堆积体内部剪切滑移界面

大部分堆积体与基岩明确分离,基覆界面清晰,下部基岩较完整。如深厚河床堆积体、冰水堆积体、岩溶区堆积体。但不少斜坡堆积型大型综合成因堆积体下方还常常分布有松动变形体,如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堆积体、大朝山水电站库区5号滑坡体、大华桥水电站大华堆积体等,这是堆积体长期重力改造作用或自身滑移变形对下部岩土体的扰动所致。

总之,堆积体是土石混合堆积物,具有物质成分多样性、成因机制复杂性、结构特征不均一性、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材料介质非连续性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