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毕阳之孙豫让:战国策中的义之化身

晋毕阳之孙豫让:战国策中的义之化身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豫让受到了知伯的知遇之恩,知伯死后,他誓杀赵襄子为其报仇。豫让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义”的化身。晋毕阳之孙豫让1,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译文晋国毕阳君的孙子豫让,起初侍奉范氏、中行氏,不能得到敬重,就离开转而投靠知伯,知伯很宠信他。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派人询问,果真是豫让。

晋毕阳之孙豫让:战国策中的义之化身

导读

本文记叙了刺客豫让的故事。豫让受到了知伯的知遇之恩,知伯死后,他誓杀赵襄子为其报仇。豫让的形象在第二次行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了掩饰身份,他漆身变厉、自刑变容、吞炭变音,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极其惨烈的手段对待自己。当友人提出甚易而功成的方法时,他答之以君臣之义而非为轻易的报仇,让人叹服。当再次被捉,赵襄子让其选择道路时,他毅然选择死亡,在死之前却提出了击刺赵襄子衣服的要求,而实现为知伯报仇的目的。他自杀身亡,死得悲壮。豫让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义”的化身。同时赵襄子大度包容的形象也颇让人佩服,他手握强权,却以德报怨,非但没有对豫让充满仇恨,进行侮辱,反而对豫让充满了尊重,满足了豫让的无理要求,让其壮烈而有尊严地死去,在成就义士英名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晋毕阳之孙豫让1,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矣!”乃变姓名为刑人2,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扞3,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4,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过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注释

1豫让:春秋战国晋国人,姬姓,毕氏,知伯家臣。2刑人:疑作“圬人”,涂墙之人。3:扞:当作“圬”,粉刷工具。4厉:癞疮。

译文

晋国毕阳君的孙子豫让,起初侍奉范氏、中行氏,不能得到敬重,就离开转而投靠知伯,知伯很宠信他。等到韩、魏、赵三家瓜分了知氏的土地,赵襄子最痛恨知伯,将他的头颅做成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唉!士子为赏识自己的人而献出生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自己。我要报答知氏的知遇之恩!”于是更名改姓,扮成做杂役的人,到宫里粉刷厕所,打算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去上厕所,心中觉得异常,派人把刷墙的人抓起来质问,原来是豫让,他把兵刃装到粉刷工具里,说:“我要为知伯报仇!”赵襄子的随从想杀了他,赵襄子说:“他是义士,我小心避开就是了。况且知伯已经死了,没有后人,他的臣子能来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终释放了他。豫让又浑身涂漆,让身上长出癞疮,剃去胡子和眉毛,用自残的方式让自己改变了容貌,装扮成乞丐去乞讨。他的妻子认不出他,说:“相貌不像我的丈夫,但是声音怎么和我丈夫这么像呀!”于是豫让又吞炭使自己声音嘶哑,改变了声音。他的朋友对他说:“你报仇的方法太艰难了而且没有成效,说你有意志力是不错的,说你聪明就不对了。凭你的才能,好好侍奉赵襄子,赵襄子必定会亲近你,你接近了他再做你想做的,这就很容易而且必定成功。”豫让笑着回答他说:“这样做是为先前的知己报复后来的知己,为旧君主贼害新君主,破坏君臣的道义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宣扬君臣之间的道义,并非为了报仇的容易。况且委身来侍奉他人,又想着杀掉他,这是怀有二心去侍奉君主。我之所以选择艰难的办法报仇,也是要让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www.xing528.com)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1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注释

1数(shǔ):责备。

译文

过了不久,赵襄子正好外出,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必当经过的桥下。赵襄子到了桥边,马儿突然受惊。赵襄子说:“必定是豫让在这儿。”派人询问,果真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当面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也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消灭了范氏、中行氏,而你却不为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侍奉知伯。知伯已经死了,你又为何这般执着地要给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所以我用普通人的身份报答他们;知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用国士的身份报答他。”赵襄子于是感叹流泪说:“唉,豫让!你对知伯所做的,已经成就了你的名声,我宽恕你也已经足够了。你自己考虑下,我不再饶恕你了。”于是派兵把他团团围起来。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义行,忠诚的臣子不吝惜生命来成就名声。您之前已经宽恕了我,天下没有人不称赞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来就该伏法受诛,但是请求您让我用剑击刺您的衣服,即便死了也不遗憾了。我并不指望它实现,只不过说出心里话。”赵襄子认为他很有义气,于是派人拿来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下,向天喊叫,击刺衣服说:“我可以报答知伯了。”接着举剑自杀身亡。他死的这天,赵国的士人听说后,都为他落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