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轲:从失败的刺客到美学英雄

荆轲:从失败的刺客到美学英雄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读《史记·荆轲列传》,突然产生一个疑问:荆轲明明是个失败的刺客,为什么成了让后世推崇的大英雄,名声远超过曹沫、专诸、聂政这些成功的刺客呢?思考之后,我的答案是这样的:荆轲虽然刺秦王失败,但他以自己的行动充分演绎了悲剧之美,他是美学意义上的英雄。荆轲的英雄形象主要是由司马迁塑造的。但不管政治评价如何变化,荆轲作为美学英雄的地位却不会动摇。

荆轲:从失败的刺客到美学英雄

近读《史记·荆轲列传》,突然产生一个疑问:荆轲明明是个失败的刺客,为什么成了让后世推崇的英雄,名声远超过曹沫、专诸、聂政这些成功的刺客呢?

思考之后,我的答案是这样的:荆轲虽然刺秦王失败,但他以自己的行动充分演绎了悲剧之美,他是美学意义上的英雄。或者说,他是个成功的行为艺术家。

从气质上看,荆轲不像个刺客,倒更像个诗人。他不是好勇斗狠之人,也非武功高强、剑术精绝的大侠。他游历中遇到剑客盖聂,与之论剑,盖聂并未真正与他过招,只怒视了荆轲一眼,荆轲就离开了。在邯郸曾与另一名著名剑客鲁句践发生争执,被鲁句践怒斥一番,荆轲就悄悄逃走,再没敢去见鲁句践。荆轲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在燕国与善于击筑的音乐家高渐离结为好友,经常一起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音乐欢快时,手舞足蹈;悲歌一曲,又相对而泣,身在大庭广众之中,旁若无人。可见,荆轲是个很有艺术素养的性情中人。他的喜好剑术只能算是一种业余爱好,如同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弹剑作歌奏苦声”一样,剑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抒情的道具。

《史记》上说他“为人深沉好书”,是像吴起苏秦、张仪一样想有大作为的人,不想逞匹夫之勇,争一时高下。然而时运不济,未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直到遇上燕太子丹,给他提供了展示人格魅力的舞台。荆轲就在刺秦这个舞台上充分表现了他的信守承诺、知恩图报、慷慨赴死的侠义精神。其实荆轲对刺秦成功并无把握,所以一再推迟行期,想等他的一个朋友来共同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但燕太子丹等不及,催促他早日出发,荆轲一怒之下即刻启程。

易水送别,是荆轲刺秦悲剧的高潮。说送别,其实是提前举行追悼会。在中国古代,活着参加自己追悼会的恐怕荆轲是第一人。现场来送行的太子丹和宾客都着白衣白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到伤心处,士皆垂泪涕泣。面对此情此景,荆轲即兴唱出两句慷慨激昂的歌:

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www.xing528.com)

在场的的人被荆轲的豪气感染,不由得怒发冲冠。

这悲壮的一幕刻在了后人的心中,荆轲也因为这两句诗进入古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高潮过去,剩下的刺秦失败,荆轲被杀,就只是尾声了。鲁句践听说此事后感叹道:“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连陶渊明都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荆轲的英雄形象主要是由司马迁塑造的。

《史记·刺客列传》中写了五个人,前面的是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四人,都写得比较简略,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史料不多。司马迁浓墨重彩描绘的重点是荆轲。刺秦一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距司马迁出生不到百年,留传下来的文字资料和口头传说较多,所以事件过程能够写得详细些。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司马迁是汉朝官方立场的代言人。汉朝为了彰显推翻秦王朝的正义性,一定要把秦始皇定性为暴君,而行刺暴君的荆轲自然就成了英雄。秦始皇作为暴君的政治形象两千年不变,荆轲刺秦王的正义性也不容置疑。

随着时间推移,对秦始皇的政治定性也许会改变。如果秦始皇被视为统一天下,废封建改郡县的千古一帝,那荆轲刺秦的正义性也许会被消解。但不管政治评价如何变化,荆轲作为美学英雄的地位却不会动摇。因为他用血洒秦庭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个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知恩必报、不爱其躯、慷慨赴死的侠义之人。易水送别一幕极为生动地阐释了悲壮之美,那是中国古代人格美、行为美的经典范例,后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