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和亲嫁妆流程及文化交流

唐朝和亲嫁妆流程及文化交流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答应了吐蕃的求婚,唐朝皇室上下就开始忙活文成公主的嫁妆。在和亲过程中,从初期的求婚到最后的公主出嫁,在这一过程中,要经过交纳聘礼、约定婚期、商讨出嫁等许多细节,双方使者往来不断,迎亲队伍人数众多。在和亲之后,娶得公主的一方还要有答谢程序、供奉方物及定期汇报公主的生活情况等,这不仅是双方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也为少数民族浸染中原文明创造了条件。

唐朝和亲嫁妆流程及文化交流

自从答应了吐蕃的求婚,唐朝皇室上下就开始忙活文成公主的嫁妆。既然是大唐嫁女,不管公主是不是皇帝的亲闺女,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绝对不能含糊,唐朝皇室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嫁妆包括哪些东西呢?

文成公主的嫁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女孩子喜欢的各种细软,包括多种多样的家具器皿、珠宝饰品、绫罗绸缎;另一部分是文化行囊,公主从小识字读书,皇室准备了许多书籍,还有药物、植物的种子,并派侍女25人,以及供公主娱乐的一支乐队,随行的还有众多能工巧匠。

在文成公主的嫁妆中,有一样东西格外引人注目。公主自小崇信佛教,唐太宗特意陪嫁了一尊铜佛像,这尊铜佛像不是一般的佛像,是宫廷的珍藏。相传,这尊铜佛像来自印度,当年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了三尊佛像,世尊亲自开光加持过,所以尤为珍贵。许多年后,一支外国军队侵入印度,印度国王向唐朝求援,唐朝因为路途遥远并没有派兵,但向印度提供了物质援助,帮助印度国王保住了江山。印度国王感激不尽,便把释迦牟尼12岁的铜佛像赠予唐朝。没想到的是,文成公主把这尊佛像带入吐蕃后,因为供奉地点的问题,引起了小小的纷争,这里先留个悬念。

唐代公主出嫁,需要花费多少钱财呢?《旧唐书·殷侑传》记载,唐代的和亲公主出嫁时,仅婚礼中的礼节费就需要500万贯,什么概念呢?有一个成语,叫“腰缠万贯”,而公主出嫁需要500万贯。唐代几乎所有公主出嫁时,都要带上大批的财物。在和亲过程中,从初期的求婚到最后的公主出嫁,在这一过程中,要经过交纳聘礼、约定婚期、商讨出嫁等许多细节,双方使者往来不断,迎亲队伍人数众多。可以说,围绕着和亲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每一次都不简单,都伴随着规模不小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在和亲之后,娶得公主的一方还要有答谢程序、供奉方物及定期汇报公主的生活情况等,这不仅是双方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也为少数民族浸染中原文明创造了条件。

贯,古代的钱的单位,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自从答应了吐蕃的请婚,唐王朝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在贞观十五年(641年)一月,一支规模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整装待发。文成公主自小听闻了许多公主和亲的故事。四年前,自己的远房姑姑衡阳公主远嫁河西走廊突厥首领,远房姐姐弘化公主刚刚嫁到吐谷浑完婚。姑姑和姐姐的命运就是一面镜子。文成公主深知自己与松赞干布这位异族首领结婚,将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相比而言,自己的使命要比皇姑和皇姐更为神圣!因为在历史上,吐蕃与中原王朝没有过来往,她所要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和亲可以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双方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文成公主的婚姻既带有政治色彩,也是一项光荣的个人使命。

吐蕃使者请婚的故事成为传颂千年的藏汉联姻的美好传说,故事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在唐朝的正史文献中没有记载“五试婚使”的故事,藏文文献中却出现了不同版本。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和亲公主形象。(www.xing528.com)

可以设想一下,文成公主从小没有受过苦,生活过得体面而富足。当她获知自己必须要被许配给吐蕃的赞普时,她的心情一定无法平静。她在想,要到那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难免会抑郁思乡!何时才能归来?还能否再见到恩重如山的父母?能否活着回到生她养她的大唐?也许终生不能归宁,也许路途艰辛生死难卜。文成公主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也充满了新奇的向往。

从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目的地是吐蕃的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一路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及自治区,全长约3000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比文成公主入藏早12年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西游记》通过艺术手法呈现了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文成公主入藏同样需要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文成公主走的是哪条路线呢?为什么学术界对于文成公主入藏之路仍有未解之谜?沿途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美好传说呢?

【注释】

[1]《旧唐书》卷196《吐蕃传》。

[2]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