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大學(辟雍)起源|古史新探

三大學(辟雍)起源|古史新探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這種在“成丁禮”前的訓練制度,可以説是一種原始的教育制度,也是學校的起源。阮氏認爲辟雍原來起源於上古剛有宫室之時,其制如今之蒙古包,四周有溝繞水,後來制度大備,還沿襲古風,在郊外建有這種式樣的明堂和辟雍。這個説法,能够比較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是對的,皮錫瑞曾大加稱贊,認爲這是“古禮有聚訟千年,至今日而始明者”。上面有關大學的起源的探討,就是個顯著的例子。

三大學(辟雍)起源|古史新探

上述的我國古代學校教育制度,如果要推溯其來源,很清楚的,是由過去氏族公社的原始教育制度發展來的。

在原始氏族公社中,兒童教育大體上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幼年女孩一般由婦女教養,男孩則由男子教養,在母權制下由舅父教養,在父權制下由父親或伯叔父教養。到六歲或八歲以後,開始離開長輩,住到另外的小屋中,學習各種生産,並參與具有狩獵和軍事性質的運動和游戲。到快成年時,在連續幾年中,必須經歷一定程序的訓練和考驗,使具有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毅力,具備充當正式成員的條件。如果訓練被認爲合格,成年後便可參與“成丁禮”,成爲正式成員。這種在“成丁禮”前的訓練制度,可以説是一種原始的教育制度,也是學校的起源。

我國古代貴族的學校教育制度,規定男孩在“昧辰”(童年)進入小學,要“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就是沿襲氏族公社訓練孩童要住宿在外的方法;規定男孩到成童時進入大學的制度,也該是沿襲氏族公社中訓練成童的辦法而有所發展的。氏族公社訓練成童的目的,在於培養公社成員,使取得應有的氏族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因此,其訓練是和“成丁禮”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西周貴族教育成童的目的,在於培養貴族成員,因此,其教育是和“冠禮”聯繫在一起的,前引《禮記·内則》的話,很清楚地可以看到這點[10]

不僅西周貴族的學校教育制度,是由原始教育制度發展而來,甚至西周大學的建築規模和式樣,也是沿襲原始的學校而來。爲什麽西周大學要建造得廳堂式樣、周圍環繞有水呢?阮元解釋説:

上古未有衣冠,惟用物遮膝前後,有衣冠之制,不肯廢古制,仍留此以爲韍,與冕並重,此即明堂辟雍之例也。上古未有宫室,聖人制爲棟宇以蔽風雨……其制如今之蒙古包帳房,而又周以外水,如今村居必有溝繞水也。古人無多宫室,故祭天、祭祖、軍禮、學禮、布月令、行政、朝諸侯、望星象,皆在乎是。故明堂、太廟、大學、靈台、靈沼,皆同一地,就事殊名。三代後制度大備,王居在城内……而别建明堂於郊外,以存古制,如衣冠之有韍也(見《問字堂集·贈言》。《揅經室集》有《明堂論》大體相同)。

阮氏認爲辟雍原來起源於上古剛有宫室之時,其制如今之蒙古包,四周有溝繞水,後來制度大備,還沿襲古風,在郊外建有這種式樣的明堂和辟雍。猶如野蠻時代没有衣服之時,人們用一塊皮束在下身遮葢,後來衣冠大備,也還沿襲古風,在衣裳之外束有這樣的一塊皮叫做韍。這個説法,能够比較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是對的,皮錫瑞曾大加稱贊,認爲這是“古禮有聚訟千年,至今日而始明者”(《經學通論》卷三《論明堂、辟雍、封禪當從阮元之言爲定論》)。吕思勉先生又解釋説:(www.xing528.com)

葢我國古者,亦嘗湖居,如歐洲之瑞士然,故稱人所居之處曰州,與洲殊文,實一語也(洲島同音,後來又造島字)。以四面環水言之則曰辟,以中央積高言之則曰雍。斯時自衛之力尚微,非日方中及初昃猶明朗時,不敢出湖外,故其門必西南向。漢時公玉帶上明堂圖,水環宫垣,上有樓,從西南入[11]

我國氏族制末期渭水流域的居民,不一定都是湖居。從西安東郊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來看,當時氏族聚落的周圍確實掘有一道大水溝,以防外來的侵襲。西周貴族學校制度既然是由氏族制末期的原始教育制度發展而來,其建築很自然的,會保存原始的規模和式樣。大概最初的學校同氏族制末期的居住遺址差不多,四面掘有水溝環繞着的,即所謂“水旋丘如璧”,僅有一面有橋可與外界相通。後來,防禦外來侵襲作用消失,只保存其古老的形式,就築成三面環水,一面無水而與外界相通,如泮宫的“東西門以南通水”那樣。再後來,水溝開得更形式化,只在一面掘有弧形的水溝,象璜的形式,象徵着三面環水。此後歷代封建王朝所建的學校和孔廟,就是沿襲這種形式的。前述辟雍的建築,“以茅葢屋”,“上圓下方”,“土階三等”,“外户不閉”等,很明顯,都是沿襲原始的建築式樣的。

爲什麽辟雍除了周圍建築水溝外,附近還要有廣大園林呢?主要是爲了便於練習漁獵,以訓練武藝。同時也該是保留了原始學校的遺風。

爲什麽西周大學還不是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有禮堂、會議室、俱樂部的性質呢?這也還是沿襲原始的學校的性質而來。從我國氏族制末期的居住遺址來看,其聚落的布局已有一定的規模,在周圍氏族成員居住的許多小屋中,有一個公共活動用的大型房屋。以半坡村遺址爲例,中間長方形的大屋,結構十分特殊,南北長12.5米,東西殘長10米,牆寬1米,殘高0.5米,牆四隅呈圓弧形,牆上有三十多個柱洞,室内爲光硬的灰面,中間有四個大柱子洞,現存三個,柱洞的直徑有0.45米,看來是很大的。這完全是一個廳堂的式樣,可以推斷它是氏族聚落的公共活動場所,兼有禮堂、會議室、俱樂部和學校的性質。西周貴族的學校,正因爲是從這樣原始的學校發展來的,所以也還保存有這種原始的特點。

對原始社會文化遺址的發掘,對處於原始階段的少數民族的調查研究,都能提供我們關於原始社會研究的重要資料;如果我們能够把它和古代有關的制度聯繫起來討論,不但有助於我們對古代社會的探究,也會有助我們對原始社會的理解。上面有關大學的起源的探討,就是個顯著的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