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攻占澎湖与割台条件的成熟

日本攻占澎湖与割台条件的成熟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澎湖陷入战争前后,中日两国间的媾和谈判已正式拉开,而媾和条件之争,主要在于割地问题。守军将领周振邦疏于防范,反倒设宴款待,使得日军轻易获得澎湖的详细军情。前队行至西溪,与前来攻击炮台的日军前锋遭遇。6时30分,日军完全占领大城北炮台。[17]随着战局的发展,尤其是“干预作战”策略的完成,日本割占台澎的条件日趋成熟。日本最终提出割占台湾,与列强的态度也有密切关系。

日本攻占澎湖与割台条件的成熟

在澎湖陷入战争前后,中日两国间的媾和谈判已正式拉开,而媾和条件之争,主要在于割地问题。为了赶在达成协议以前“获得南进的基地”,造成占领台澎的既成事实,增加谈判筹码。[9]日军攻占威海卫后,加紧着手实行南进台湾的战略。1895年2月,日本广岛组织由海陆军联合构成的“南征军”,由海军中将伊东祐亨率领,陆军混成支队则由步兵大佐比志岛义辉任队长。“南征军”征调了包括联合舰队主力巡洋舰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州八艘军舰,以及水雷艇、运输舰、补给舰、医疗船等各类舰只,总兵力约1万人,其中陆军5400人(包括佣役军夫2400余人)。3月15日,“南征军”从九州佐世保港起航,20号下午抵澎湖群岛南端的将军澳屿。

清廷深悉日本人的野心,已加强台澎的防务。甲午战前,澎湖的守军仅三营,兵员约1500人。战争开始后,清廷考虑到澎湖守备空虚,从湖南、广东、福建以及台湾等地增派援兵,澎湖驻军增至十三营,包括步兵十二营、炮兵一营、水雷一队,兵员总数有6000余人。清军的防守重心布置在圆顶半岛沿岸,主力阵地置于大城一带。

早在3月6日,日军间谍曾利用法国军舰掩护,到澎湖天妃澳刺探港路,并登岸侦查清军防务。守军将领周振邦疏于防范,反倒设宴款待,使得日军轻易获得澎湖的详细军情。并以此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决定把登陆地点设在清军守备空虚的里正角湾。[10]

日军本计划于3月21日发动进攻,是日旗舰“吉野”号碰暗礁搁浅,次日风浪过大,日军迟至23日才正式发动对澎湖的攻击。当日,伊东祐亨命令高千穗、浪速、秋津州三舰率先朝澎湖进发,松岛、桥立、严岛三舰运输舰等随后。9时20分,日舰升起“开战”旗。大城北炮台的清军发觉日军动向后,守将熊国昌即令开炮轰击,“先后中倭船二艘,将沈未沈之际,被其余倭船拖带而去”。[11]日浪速、高千穗、秋津州三舰朝炮台排炮猛轰,双方展开激烈炮战。11时30分,日舰在里正角集中,运输舰驶近海岸,日军登陆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在里正角西侧良文港陆续登岸。大城北炮台的清军见此,转向良文港轰击,但遭到日本军舰集中火力打击,炮台“暂时衰歇,逐渐静了下来”。[12]到下午2时许,日军混成支队已全部登陆,并占领良文港。清军炮台守军虽仅有宏字营一哨,仍坚持炮击到2时30分左右。

良文港一带守卫空虚,日军得以顺利登陆,而后迅速抢占西北的高地。据高地以西约2000米的大武山是通向大城北炮台及马公城的必经之路。日军分兵两路向太武山进攻。镇守太武山的清军督带林福喜率队迎战,“奋勇直前,血战至晚”,伤亡六七十人,终力战不敌败走,退往大城北社西方高地,日军占领太武山。[13]

澎湖总兵周振邦与候补知府朱上泮闻知日军占领太武山,约定翌日三更各派一营偷袭日营。23日夜,朱上泮夜宿太武山炮台,但周振邦援兵不至。朱上泮遂于24日凌晨5时独自率右营三哨,东进袭营。又令前后营各两哨随后接应。前队行至西溪,与前来攻击炮台的日军前锋遭遇。此时天色微明,炮台高地浓雾弥漫,视野模糊,日军利用低洼地形潜伏侧击,清军猝不及防,守备宋承进、把总陈喜清等6人当即阵亡。负责接应的四哨清军及时赶到,“大呼陷阵”,稳住阵脚,与日军展开近战,清军作战英勇,双方几乎到了肉搏的距离。[14]日军紧急把作为后备队的第六、第七中队投入战斗,清军伤亡大半,余下部队被逼后退,凭借村落边缘的墙壁继续抵抗。日军乘胜分两路攻向大城北炮台及附近的高地。5时50分,日军炮队与舰炮的掩护下,冒着渔翁岛西屿炮台的炮火,正面猛攻炮台。炮台仅剩少量守军坚守,朱上泮亲自督战,忽被炮火击中,倒地昏迷,后被部下救走。都司朱朝贵、参将朱荣昌、守备孙殿勋、千总罗得标等阵亡。清军寡不敌众,败退乌崁社,部分退至圆顶半岛,多数则退往马公城。(www.xing528.com)

6时30分,日军完全占领大城北炮台。接着,日军立即组织部队进逼马公城。此时,前来援助大城北炮台的周振邦在途中见到清军败退,丧失斗志,即由鼎湾转至中墩岛撤走。上午11时左右,日军到达马公城下,开始攻城。西屿炮台仍全力轰击日军,支援作战。但马公城守军见主帅逃走,军心动摇,大部分都已退走,剩清军督带林福喜集合余部,“独力鏖战时久,力竭兵单,遂致挫败”。[15]至12时,马公城已被日军攻陷。

在进攻马公城的同时,日军海军陆战队奉命追击退往圆顶半岛的清军,并切断圆顶半岛与澎湖列岛的联系,逼迫半岛上的守军放弃抵抗。[16]25日深夜1时,镇守圆顶半岛的郭润馨遣使投降。下午1时,渔翁岛守将刘忠樑等见大势已去,毁坏西屿炮台后逃散。澎湖群岛至此落入日军手中。

进攻威海卫和占领澎湖群岛是日本“干预作战”策略的重要环节,为在最终媾和中提出割占土地创造条件,即“所谓歼灭北洋舰队,控制台湾,以造成有利的和谈条件,并获得割取台湾的‘根基’”。[17]随着战局的发展,尤其是“干预作战”策略的完成,日本割占台澎的条件日趋成熟。

日本最终提出割占台湾,与列强的态度也有密切关系。中日战争直接牵涉到列强在华及远东的利益,也正因此,中日媾和过程中,列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英、俄在华利益最大,态度也最积极。英国主要关心在华的商业利益,担心受到战争影响。1894年10月初,英国曾提议德、法、俄美共同干涉中日战争。之后,英国从各方情报逐渐了解到日本的意图,对日本割占台湾采取默认的态度。俄国关心其在东北与朝鲜的利益,明确反对日本割占大陆领土,但“对合并台湾不表示异议”。[18]甚至表示愿意劝说中国依日本要求,派遣有割地、赔款等权力的“全权使臣”赴日谈判。德法等国对台湾虽有野心,但了解日本占有台湾的意图后,并不表异议,甚至认为日本割占台湾已不可避免。而这种态度,自然坚定了日本割台的决心。1895年2月17日,陆奥宗光在俄国表示不反对割占台湾后,致电驻俄公使说:“现今形势之下,日本国不能从要求割让金州半岛及台湾后退一步。”[19]这成为日本领土要求的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