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益大铁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中的成功经营故事

益大铁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中的成功经营故事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益大铁行于1939年底由刘瑛山、邱效农二人筹划,集资伪联币20万元开办起来的。益大铁行于1940年3月,在南开区扒头街7号正式开业。益大铁行销售量最大的是6股19丝麻心铁丝绳。日本宣布投降后,天津物价暴跌,益大铁行趁此机会在市场收购了一部分元钉和盘条。益大铁行从开业到转业不满13年,获得如此厚利,实为不易。益大铁行共有职工14人。

益大铁行: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中的成功经营故事

益大铁行于1939年底由刘瑛山、邱效农二人筹划,集资伪联币20万元开办起来的。出资人一部分是原益和公司的师兄弟:邢明轩、郝仙洲、刘翊廷、李×珍、崔衡庵、刘彤轩、张世省等,另外一部分人是与益和公司有经常业务往来的朋友,没有大财东,在业务上,只凭经营人在市场上的信誉,得到银行、银号支持才干起来的。在签订合同时特别小心,注明经营大五金,言明年终分红东六伙四,并注明如资本亏损到半数必须通知各股东是否继续经营,由各出资人共同决定。平时各股东不能干涉业务经营,用人则由刘瑛山、邱效农二人择定,各股东不能参加意见,还言明不准应声作保及做违法业务。

益大铁行于1940年3月,在南开区扒头街7号正式开业。当时正是日伪时期,中国人做生意很困难。益大铁行资本只够买300吨元钢,与同行大批发户不能相比,只能在经营上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经营第一年,赚了两万多元,物品上,比原来多了七八十吨元钢。东伙没有分红,全部投入经营。1942年5—6月间,股东齐润生建议,在第一次欧战时期他做过3/8—1寸七股19丝麻心铁丝绳代替当时钢丝绳,利润很大,他能找人做此商品。为了贪图利润益大,决定与齐润生合作,由齐润生负责找工人,按二八分成,齐与工人占两成,益大铁行占八成,成品在市场试销很顺利,利润很大,以后由益大铁行供应原料,成品全部由益大铁行销售,从此益大打下了经营基础。

1942年12月8日,日寇袭击珍珠港后与美国交战,第二年也就是1943年,在天津由晋丰五金行和福顺五金行出面替日寇收购钢铁物资,以每吨伪联币920元,将五金行的所有钢材全部收尽,做大五金行批发户没有生意可做,钱币又不断贬值,谁也不肯存钱在手,只能改做其他业务。

从“七七”事变之后,各种物资全面上涨,但涨的有快慢之分,当时市场上涨得最慢的是大布。益大便将钢铁款项,在上海买布4000匹,每匹2.1元,又用余款存了一部分黄、白凡士林油和小元钉,还有一部分海货即海蛎子等。另外仍继续做铁丝绳,随做随销,不敢存货,因为这种商品只有战时销售,怕将来窝下亏本。而市场上依旧是无货可存,为了占住钱,便将盐业银行在河北区三马路益寿里525间房产全部买下,只用去铁丝绳5吨的价钱,可知当时房产之贱。当时这样做的商户不在少数。至1942年6、7月间,上海大布上涨到每匹34元,驻上海代管人崔衡庵来电,并主张以每匹34元卖出,以后又涨到39元。大布售出后,上海市场只有红、白糖涨价较小,即将存款换成糖,几个月后,红、白糖涨价不大,又都销售出去,购买一些钢材运回租界销售。时间不长,日寇将英法租界接管,再经营钢材即感到困难,益大铁行在天津各拔丝厂收购19号—22号细铁丝,一方面做铁丝绳用料,一部分供天津瑞生祥制针厂。瑞生祥针厂制针原料,向由益和公司从日本大阪进货供应,益和公司经营业务人员邱效农与针厂经理赵与山私人关系很好,益大铁行开业后即由益大供应原料,因此益大才敢收购19—22号细铁丝。因为当时真正钢丝绳无货,只好以铁丝绳代替。益大铁行销售量最大的是6股19丝麻心铁丝绳。

益大铁行打开了经营局面之后,资本有了一定的积累,每年盈余东伙只分百分之五十,其余百分之五十作为盈余滚存。积累了一些资金后,经营起来就灵活多了,但当时市场经济形势仍让人感到没什么发展前程。五金行中轧钢行业兴起,利润也较大,于是,益大铁行与万丰太、利兴铁厂、瑞生祥经理赵与山几家合资开设了大兴轧钢厂。初期利润比较大,到日寇投降后生产即走向停顿状态。

在日本投降尚未公开发表之前,8月6日与邱效农住同院的吴郁儒医生从重庆广播中知道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了原子弹,日本已投降。得知此消息后,益大铁行即停止在天津和北京买货,并将铁丝绳和马口铁销售出去,把银行、银号贷款全部还清,之后还有200多万元。

日本宣布投降后,天津物价暴跌,益大铁行趁此机会在市场收购了一部分元钉和盘条。几个月后,物价回升,益大铁行从中获得一部分利润。国民党接收天津后,天津各贸易行及西洋各贸易行、洋行复业,可以从欧洲和美国进货,益大即向洋行及西洋贸易行订购各种钢材,如马口料、马口铁、元钢及钢板等货,恢复经营大五金,一直到天津解放。

天津解放后,一些大户批发家存观望态度,不愿展开业务,益大铁行虽然资金有了些基础,仍不能和大户相比,为了营利继续经营,也因此获得不少利润。上海解放后,上海各钢铁家向外卖货很贱,与天津钢材市场相比价格相差很大、甚至比向国外订货价格低一倍。益大派人去沪,在上海收购一部分元钉和马口料、钢板等存放。到1951年益大铁行存货量,如以元铁算已达2000多吨,其中主要钢材是马口料、马口铁、平白铁及钢板、元铁等商品。在益大转业时共有资财100多亿元,全部转入天津投资公司。益大铁行从开业到转业不满13年,获得如此厚利,实为不易。(www.xing528.com)

益大铁行铺规规定:经理、副理不准私做个人投机业务,不准个人买房产,不准个人存货。另外还规定不准长支短欠,各股东亦如此。

召收职工,第一年仍然依旧习学倒茶侍候,第二年开始学生意三年。职工每年可回家一次,给假一个半月,至多不能超过两个月。如发现职工有盗窃行为马上辞退。益大铁行共有职工14人。职工除月薪外,每到年终,以东伙分红为标准提出百分之二十作馈送。

冀州帮五金行有新老字号之分,老字号有万丰太、万庆太、万和成、万庆和、万庆成、三益太、同发祥、开太祥等家,新字号有益大、恒兴、泰昌、泰和、同生等家。

签合同是指企业利润分配。老字号是按东股(领东人即投资人)和伙股(吃股人)分配。如万丰太,合同言定东股4个,伙股壹个捌厘,规定东股永远4个,而伙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和人员的增加及对企业出力大小,年终结算时伙方身股可以增长,亦可增加吃身股人员。这结果是,东股一直是4个不变,而伙股已增加到8个。

新字号则改变为三七或四六分配方法,即东七成伙三成,或东六成伙四成分配利润。

老字号由创业人张老友留下规矩,在万丰太吃股掌柜人死后可以跟三账(九年)照样分红。三账以后留下三厘股归家属享受,只要字号存在一天,家属就享受一天。以后万字号老企业就都是这种规定,其他冀州帮五金店则没有这种留三成章程。好处是既可保住企业厚利,家属亦可受益。

(徐雅华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