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问题解析:混凝土结构竖向布置及总剪力调整

常见问题解析:混凝土结构竖向布置及总剪力调整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应用的某些电算结构分析软件,对框剪结构,当Vf≤0.2V0时框架楼层总剪力的调整,只按0.2V0而没有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与1.5Vf,max二者比较采用较小值的功能。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计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较小。

常见问题解析:混凝土结构竖向布置及总剪力调整

规范规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8.1.4 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式(6-1)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6-1)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Vf≥0.2V0 (6-1)

式中 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

Vf——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或某一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

Vf,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

2.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

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本规程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www.xing528.co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2.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解析

JGJ 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与原规程相比,一是将原条文V0的注释中“…应取每段最下一层…”改为更为准确的描述为“…应取每段底层…”;二是将原条文第3款的条文解释中的“框架剪力的调整应在楼层满足本规程第3.3.12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力系数(即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提至正文,以明确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建筑立面体形的多样化,框剪结构在上部收进或沿高度分段收进是常见的现象,此时框架楼层的调整不能均按0.2V0即20%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底部总剪力标准值取用,否则使上部框架楼层剪力取值过大,甚至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目前应用的某些电算结构分析软件,对框剪结构,当Vf≤0.2V0时框架楼层总剪力的调整,只按0.2V0而没有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与1.5Vf,max二者比较采用较小值的功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计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较小。为保证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需要对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适当地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