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达生厂的运营与扩展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达生厂的运营与扩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在1933年日军公开走私,又受日货的冲击,因此营业不振,产品大量积压。张泽生进达生厂后,考虑前一段营业情况不好,准备改营棉花货栈。这个时期,工厂在生产管理上进行了改进,在经营上因陋就简,促进了工厂的发展。又如买一些零件,像皮带盘、风扇等,都是张泽生亲自到西南角破烂摊买来的。到1936年达生的生产发展了,收支平衡了,并渐渐有了一些盈余。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达生厂的运营与扩展

开工后,计划纺42支合股,照惯例应该用埃及棉,因为当时买不到,于是用美棉代替,因为棉花次,出纱质量不好。另外工厂刚刚开办,管理没上轨道,所以纱到市面上后,不受买主欢迎。又因为纺42支纱,产量小,成本高,不久改纺20支三股纱,这样一来反倒打开了销路。因为这种纱适于缝皮子,当时在包头、绥远等地的客户购买的很多,逐渐形成了缝皮子专用的“猴”牌产品。虽然如此,但因当时原料不足,购买外棉必须通过外商;加之内战连绵,销路不畅,捐税又重,市场上形成棉贵纱贱。特别在1933年日军公开走私,又受日货的冲击,因此营业不振,产品大量积压。为了减少亏损,只好在金城、中南等银行押款,因此又增加了利息担负,造成成本提高,工厂经营如履薄冰。为了工厂的生存,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由姚鸣山出面拉张泽生去达生帮忙,碍着朋友的面子,张泽生在极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了达生。张泽生原在裕元纱厂,民国廿四年裕元纱厂停工后,张泽生赋闲专学日文,准备到日本留学,不想再从事纺织工作。张考虑干纺织如无大量资金,总得寄人篱下,如果专学点能独立经营的技术,将来也好维持后半生生活

张泽生进达生厂后,考虑前一段营业情况不好,准备改营棉花货栈。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日本人,叫小川新造,是个卖破烂旧货的商人,从上海买了2万锭纺纱机,托天津的纺织家王竹铭代为物色买主,或是以此入股也行,就是零卖也可以。张泽生见此便怂恿王、姚二人说,货栈不是长事,不如开锭子。经商议,于民国廿五年从小川的机械中挑买了一部分,计有:解包机1台,立式开棉机1台,荒打机1台,细打机1台,纲丝机(梳棉机)20台,棉条机4节,头道粗纱机2台,二道粗纱机1台,三道粗纱机8台,细纱机16台。

这些机械虽是旧的,但都是名牌货。购置这些机械也用了赊账方式,议定赚了钱再给。当时正值纺织业不景气,各厂都不添锭子,小川的机械卖不出去,所以首肯赊购,达生因此才有了转机。

这个时期,工厂在生产管理上进行了改进,在经营上因陋就简,促进了工厂的发展。(www.xing528.com)

以前达生没有清花车间,后来利用仓库改造成清花车间。荒打机原用两台电动机(马力较小),后改用一个,又安装上自动调节器。立式开棉机改用立式电滚,节省了皮带,也节省了电力。细打机所用棉卷运输改用升降机,这样即节省了劳动力,也节省了时间。细纱机也改用单独马达。成包间的纱团运输原用人力,改用溜桶由4楼直接到1楼成包车间,同时又设计了一套洗涤空气降温法,虽然初起降温效力不十分显著,但在华北中国人所经营的纱厂中还是第一家。又如买一些零件,像皮带盘、风扇等,都是张泽生亲自到西南角破烂摊买来的。后来又买了一些摇纱机和车床、铣床,成立了机修间。因为设备不齐全,如磨钢丝机的磨头没有,都是跑到裕元去借用。

那时20支合股纱20把是一包,为了推销产品,达生就在每包中多加半把,算是给棉纱商的好处。

为了降低成本,又将原纺缝皮子用“猴”牌纱的原料改为采用次棉花,纱质并不坏,只是不太白,这样一来,降低了一些成本,收到了不小的利润。到1936年达生的生产发展了,收支平衡了,并渐渐有了一些盈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