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与地貌表示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与地貌表示方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地物地物用地物符号表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用来表示控制点、烟囱、钻孔等轮廓较小的地物,测出它们的定位点,不依比例,用规定的象形符号表示。表6.2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图式(部分)续表2)地貌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图6.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等高线分类等高线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表6.3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等高线平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与地貌表示方法

1)地物

地物用地物符号表示。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注记符号。

(1)比例符号 比例符号用来表示房屋、体育场、水塘等较大的地物,测出它们的特征点,按比例缩绘在图上。

(2)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用来表示控制点、烟囱、钻孔等轮廓较小的地物,测出它们的定位点,不依比例,用规定的象形符号表示。

(3)线形符号 线形符号用来表示铁路、管线等带状地物,长度方向按比例表示,宽度方向不按比例表示。

(4)注记符号 城镇、道路、河流的名称,林木、植被的类别,水流的流向及楼层的层数等,用文字、数字及特定符号注记说明。

符号选用取决于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及地物的大小。比例尺越大,用比例符号描述的地物就越多,用非比例符号就越少。

地物符号的绘制依据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简称《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中规定了各种地物符号的形态、大小、线型及间隔等。表6.2是2017年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第一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中的一部分。

表6.2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部分)

续表

2)地貌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的形成 假想用一水平面截割地面,则得到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它既位于地面上,也位于该水平面上,因此这条线上所代表的地面点都是等高的,故称为等高线。

若用一组水平面切割地面,得到一组等高线,将它们投影到水平投影面上,并标注相应的高程,即为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如图6.2所示。根据图上等高线的高程、走向、疏密程度,可判断出地面的起伏变化状态。

图6.2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2)等高线分类 等高线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很多,为了便于识图,每隔4根加粗1根,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其余4根称为首曲线,又称为基本等高线。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绘制,在计曲线上标注等高线的高程。对于局部重要地貌,若计曲线与首曲线还不够清楚反映地貌特征,则需要加密等高线。按1/2基本等高距内插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用长虚线表示;按1/4基本等高距内插加密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用短虚线表示。

观察思考

1.你能否把等高线想象成一个水平面截割地表所得到的交线?能否把等高线想象成水库的水面与岸边的交线?

2.不同高程的等高线空间位置如何?投影后的位置呢?

3.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空间等高线的水平投影,你能想象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吗?

练习作业

1.地形图反映的内容有哪两类?

2.地物、地貌用什么符号表示?

(3)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基本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标注在图纸的西南角。等高距的选取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及地面的陡缓,见表6.3。

表6.3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平距越小,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平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面坡度越缓;等高线平距相同,等高线平行,表示地面坡度均匀。(www.xing528.com)

(4)典型地貌等高线 山头、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岩、悬崖等地貌其等高线如图6.3、图6.4和图6.5所示。

图6.3 典型地貌等高线

①山头与洼地:山头为一圈圈闭合形状等高线,中间高周围低;洼地为一圈圈闭合形状等高线,中间低周围高。

②山脊与山谷:山脊为一组抛物线形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为一组抛物线形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最高点的连线,为山脊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为山谷线。

③鞍部:形如马鞍的地形,一对山脊线与一对山谷线汇合的部位。

④陡岩:近于垂直的地形,尽管地面上的等高线位于不同高程的层面上,但投影在地形图上后,等高线很密集,用陡岩符号表示,其岩质有土质与石质之分。

⑤悬崖:上部水平凸出,下部内陷的地形。投影在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相交,且交点成对出现,不可见部分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图6.4 等高线

图6.5 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

小组讨论

观察图6.4中等高线的粗细,粗等高线(计曲线)上应标注高程,标注高程的数字、位置、方向有什么规律?

(5)等高线的特性

等高性:位于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闭合性:等高线为闭合的曲线;

非交性: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除悬崖与陡岩);

正交性: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相交;

密陡疏缓性:等高线愈密,则地面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疏,则地面坡度愈缓;

平行均坡性:等高线互相平行,则地面坡度均匀。

练习作业

根据图6.6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的最高点、最低点,并画出山脊线与山谷线。

2.等高距是多少?

3.A,B两点通视吗?B,C两点呢?

图6.6 等高线练习作业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