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设计:影响生活方式的思考

现代设计:影响生活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共有10万林业产业人员从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工作,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为广大转型期的林木工人提供了就业的保障。目前,中国的一次性筷子不可能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与其抵触,不如合理引导和利用。消费者和政府是两股主要的力量,首先,人们暂时不可能抛弃掉一次性筷子,而且一次性筷子的浪费和污染主要集中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这两个阶段。相信在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性筷子的发展也会趋于健康合理化。

现代设计:影响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中国,筷子生活必需品,筷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次性筷子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一次性筷子面对的多种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我国最早的有关筷子的记载文献见于《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我国在商代就有了铜箸、象箸、骨箸,见于文史记载当中。《红楼梦》中就有关于筷子的详细描述:“漆案上夹芝麻清汤里夹粉丝,油钵里夹鸡蛋,席面上夹豆腐。”这就是日常使用筷子的真实写照。

在现代的生活中,一次性和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消耗450亿双一次性筷子,还需要生产400亿双出口。目前存在着两种争议:一种认为,中央九号文件指出,林业担负着双重使命,既是生态,又是基础产业,林业产业应讲究科学合理利用。规范化生产一次性筷子应该是林业产业的组成部分,我国一次性筷子的原料主要有竹子、白桦、杨树以及废木的边角料等,这3个树种油脂比较少,因此适合生产一次性筷子。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竹林分布较广,产量也大,可再生性强。桦树、杨树等速成丰产林,种了不用,等于浪费资源,而一次性筷子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利用开发途径。因此,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既没有占据林木资源深加工的份额,又以极低的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共有10万林业产业人员从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工作,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为广大转型期的林木工人提供了就业的保障。[10]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宝通认为,从保护林木资源的角度出发来控制一次性筷子生产、销售和使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角度看,速生的杨树、桦木和竹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话,并非坏事。如果这样的利用方式能够促进速生林业的研究、开发和循环利用则更好。另一种认为,我国每年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如此算来,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万棵树。相比之下,日本人则“明智”得多。他们拥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却“吝啬”到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其中约96%来自中国——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金狮。在同样使用筷子的韩国,使用的是钢制筷子,目的就是节约资源。我国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耕地和淡水人均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由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式经营,由依赖自然资源的投入转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这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一次性筷子是十分“亏本的买卖”——南顺姬,吉林石砚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1](www.xing528.com)

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反映出了人们目前对一次性筷子的思考,笔者认为,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利弊,然而,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必然会利大于弊。目前,中国的一次性筷子不可能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与其抵触,不如合理引导和利用。消费者和政府是两股主要的力量,首先,人们暂时不可能抛弃掉一次性筷子,而且一次性筷子的浪费和污染主要集中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这两个阶段。作为补偿,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一种回收一次性筷子的习惯,使回收后的一次性筷子得到再利用,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例如日本在筷子回收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其利用回收的筷子造纸和发电,还将回收的筷子用于生产生物乙醇木质燃烧棒。再者,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使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正规化、有序化,杜绝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浪费,扶持一些企业做大做强,使得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减少以至消除。而且,我国在2005年6月2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筷子的标准。相信在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性筷子的发展也会趋于健康合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