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态应力-应变关系铺面工程学

静态应力-应变关系铺面工程学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7应力-应变曲线和模量的确定通常采用弹性模量这一比例常数来表征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回弹模量:应力卸载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模量,如图4-7中的④。路基土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决定了其回弹模量随应力级位大小和取值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回弹模量还随侧限应力σ3而变化。σ3越大,相同偏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回弹应变量越小,回弹模量也就越高。图4-8回弹模量随偏应力大小的变化

静态应力-应变关系铺面工程学

路基是路面的支承结构物,车轮荷载通过路面结构传递到路基,使之产生应力和应变,因此,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是影响路基路面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诸多路面病害都是由于路基的抗变形能力不足、变形量过大所造成的。

路基土与一些常用工程材料不同,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在一定的应力或者应变范围内为理想的线弹性体,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特征,且在应力卸载后,材料恢复其原来的尺寸。而路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几乎无直线段,应力卸载后仍残余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表现为非线性弹-塑性特性,如图4-7所示。

图4-7 应力-应变曲线和模量的确定

通常采用弹性模量这一比例常数来表征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但对于路基土而言,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并不是常数。但另一方面,现行的路面结构分析主要基于弹性理论,对路基的考虑重点还是其弹性特性。因此,尽管路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如此复杂,但习惯上仍沿用模量公式来反映其应力-应变关系,如式(4-3)所示。

式中 σ1——竖向主应力,MPa;

σ3——侧限应力,MPa;

ε1——σ1方向上(轴向)的应变。

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所取应力的不同(图4-7),可以给出以下不同的模量定义。(www.xing528.com)

(1)初始切线模量:应力值为零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代表加荷开始时的应力-应变状况,如图4-7中的①。

(2)切线模量:某一应力级位处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反映该级位应力-应变变化的关系,如图4-7中的②。

(3)割线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级位点与原点之间割线的斜率,反映土在某一工作应力范围内应力-应变的平均状况,如图4-7中的③。

(4)回弹模量:应力卸载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的割线模量,如图4-7中的④。

前三种模量中的应变值是包括了回弹应变和塑性应变的总应变,因而常用于路基变形分析,特别是割线模量。而回弹模量仅包括可恢复的回弹应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弹性性质。因此,在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路基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中,路基回弹模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参数。

路基土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决定了其回弹模量随应力级位大小和取值方法的不同而不同。试验结果表明,偏应力值(σ13)越小,回弹模量值越高,如图4-8所示。同时,回弹模量还随侧限应力σ3而变化。σ3越大,相同偏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回弹应变量越小,回弹模量也就越高。但侧限应力对回弹模量的影响程度随土质而异,对于黏质土相对影响不大,故常常忽略。

图4-8 回弹模量随偏应力大小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