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夯法设计要点+地基与基础

强夯法设计要点+地基与基础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夯法设计的主要参数为: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可从现场试夯得到的锤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低的地基,夯击遍数要求多些。强夯处理的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尺寸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及重要性等因素确定。

强夯法设计要点+地基与基础

强夯法设计的主要参数为: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

1.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也可用式(9-22)估算:

式中 H——有效加固深度,m;

K——修正系数,一般为0.34~0.8,例如黄土为0.34~0.50;

W——锤重,kN;

h——落距,m。

2.夯击能

单击夯击能是表示每击能量大小的参数,其值等于锤重和落距的乘积。目前我国采用的最大单击夯击能为8000kN•m,国际上采用的最大单击夯击能为50000kN•m,加固深度达40m。

单位夯击能指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夯击能。根据我国的工程实践,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单位夯击能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为1500~4000kN•m/m2。(www.xing528.com)

3.夯击次数

不同地基土所采用的夯击次数也应不同,一般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土体隆起量最小为原则。可从现场试夯得到的锤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但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此外还要考虑施工方便,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的情况。

4.夯击遍数与间歇时间

夯击遍数与地基土的性质有关。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低的地基,夯击遍数要求多些。根据我国工程实践,一般做法是,夯击2~3 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所以间隔时间取决于地基土的渗透性。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3~4 周;对于渗透性特别好的地基则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布置形式及范围

夯击点布置可根据建筑结构及基础类型,采用梅花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对于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构)筑物,可按梅花形(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点;对于办公楼、民用住宅,则根据承重墙以及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墙基下均有夯击点的原则布置;对于工业厂房也可按柱网设置夯击点。

夯击点的间距,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加固的深度确定。根据国内经验,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一般为5~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要求加固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强夯处理的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尺寸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及重要性等因素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