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磁峰川主庙之谜-探寻古庙的历史和重要性

磁峰川主庙之谜-探寻古庙的历史和重要性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常的地方文化考察中,磁峰发现两座古庙,名称都是川主庙。该庙现在的小庙门楣匾额上刻有“川主庙”三个大字,非常醒目。额下右书立庙事由:川主庙重辉志庆。皇城村境内的川主庙遗迹此庙建于何时,何人所建,重辉于何时并不清楚,但后人令其重辉,足见川主在此地的重要性。有学者提出,磁峰川主庙有可能供奉的是蜀王杜宇与鳖灵,这也有一定的依据。

磁峰川主庙之谜-探寻古庙的历史和重要性

说到川主庙,人们自然会想到位于松潘红原、九寨、黄龙四条公路十字路口的川主寺。寺在中国古代属于行政机构,主要是考察官员的,后来的说法称主尊供奉菩萨的是寺。庙,本来是供奉祖宗的地方,汉代以后就变成了祭祀鬼和神的地方。我国的寺和庙是有严格区分的,主尊供奉佛和菩萨的为寺,主尊供奉鬼神的为庙。庙,本是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封建社会,有德有才之人方可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飞庙。寺,原意是官署,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寺才开始指寺院(僧侣所居之地)。概括起来说,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场所,庙是历代炎黄子孙纪念国殇、宣扬忠孝的场所。按供奉人物来讲,寺里供奉的是佛,庙里供奉的是神,是人的偶像化。我今天要讲的是庙,而不是寺。

日常的地方文化考察中,磁峰发现两座古庙,名称都是川主庙。第一座在磁峰小石社区一组与蟠龙村九组交界处,遗憾的是后来拆毁了一部分,1958年修公路时全部毁掉,无一存物。据当地老年人岳华相、邱成志讲,庙宇在时占地3—5亩,主房两院三进,包括耳房共达十余间。内供偶像不详,有的说是大禹,有的说是鱼凫、杜宇,有的说是李冰父子,有的说是李氏先祖,但无实证,不予认同。房屋建材均为泥、石、木、竹,屋面是泥瓦。第二座在皇城村三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拆毁,好在现还存在原供奉的神像两尊,但上半身及头部均毁。两尊神像均用抗风化、耐腐蚀的高密度砂页岩凿成。当地群众为恢复神像,采用较硬的石材凿成头部,用黏性强的胶汁黏接,虽不能保持和恢复原像,但也保证了其有头有身的完整外形,并用彩色颜料进行装饰。老百姓在原庙处建了一座小庙,将两尊神像供在庙堂正中,而原来石头錾凿的菩萨却供在进庙的左边位置,显得矮小,像是倚从,有些喧宾夺主。但不管怎样说,都是百姓的信仰所托。该神像主像高近1米,两边神像高0.8米,立在主神像左侧。据皇城村村主任方安明和当地老年人高文彬、董永明等人讲,庙宇未毁时,占地约5亩多,房屋达10多间,四合院,三进两出;庙宇雄伟,堂局开阔,站在庙前,能远眺都江堰市般若寺后起伏如浪的苍翠群山,令人心舒意畅。此庙同小石社区的庙一样,用泥、石、木、竹材料建成,屋面为原始筒形黄泥瓦(黄色)。此庙的柱架均为马桑树,直径达60厘米以上。前几年,洪水爆发时,人们还从屋后的堰沟里捡到冲出的瓦片。该庙现在的小庙门楣匾额上刻有“川主庙”三个大字,非常醒目。额下右书立庙事由:川主庙重辉志庆。左书挂匾时间和挂匾人:庚寅年仲夏吉旦,众居士敬献。匾额正中大字是繁体字,两旁却是简化字,可见是后人补刻上去的。两尊竖像均是文官装束,显然与李冰父子有些相似之处,可见后人的揣测之意,也给“川主庙”的供奉偶像添加了不少神奇的色彩。两塑像一着青袍,一着绿袍,而主次倒位,主立屋角,侍从居中,紧挨正中的菩萨。这种寺不寺、庙不庙的摆塑,不伦不类,显得有些滑稽。此乃百姓的一片虔诚之心,可以理解。他们还说,此庙以前十分热闹,因山后赶磁峰场的捷径必经此庙过,里面常设有茶馆和说书人。

两个“川主庙”不知供奉的是谁的偶像,令人费解。不过,从嵌刻的楹联中可以看出,供奉的是治水人。上联曰“路边歇憩稼穑丰硕忆川主”,下联是“庙堂许愿黎庶安康拜神灵”,又是简化字,可见是后人所撰,所以匾额上右书“川主庙重辉志庆”。

皇城村境内的川主庙遗迹

此庙建于何时,何人所建,重辉于何时并不清楚,但后人令其重辉,足见川主在此地的重要性。文献史书记载,李冰父子主要是治理岷江,难道也到此治过磁峰的土溪河与蟠江河?要么,磁峰人能如此信奉他们吗?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李冰治水的历史过程和治水范围了。

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公元前256至公元前251年被秦昭襄王任为蜀郡太守。任职期间,川西水患无穷,特别是从岷山发源的岷江,当时集400万年前冰川漂砾形成的大冰盖、冰碛水汹涌澎湃,奔流湍急,每遇春末到夏季,暴雨不断,汇入原始江流,形成暴洪,直冲川西平原,泛滥成灾,民怨鼎沸。令人更感到奇怪的是,西边洪水肆虐,东边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李冰到任后,听到百姓的呼声,亲临实地考察后就开始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考察中,正如《华阳国志·蜀志》中写的:“冰能知天文地理”“识察水脉。”《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等文献典籍中,还记载了李冰父子先后治理过管江、汶井江、洛水、绵水等,作为沱江上游支流的磁峰土溪河、蟠江河自然在治理之列。(www.xing528.com)

李冰时代,磁峰土溪河与蟠江河水流也大,至今仍有老年人说,唐宋时期生产的白瓷产品都是通过水路运到成都平原以及省内外各地的。磁峰属野山之地,西北部滴水村、都江堰市向峨乡七间房、石瓮河等溪流均源于冰川漂砾大覆盖冰融下的自然山洞,水量丰富,遇汛期,山洪如狂暴的猛兽,严重威胁到土溪河两岸及下游百姓的庄稼种收和生命财产,蟠江河也是如此。李冰父子爱民如子,自然会疏理沱江上游支流,磁峰百姓立庙供奉李冰父子,请其禳灾赐福也就不奇怪了。

有学者提出,磁峰川主庙有可能供奉的是蜀王杜宇与鳖灵,这也有一定的依据。周自隆、刘少匆等专家们始终认为磁峰就是鱼凫、杜宇的故居,任乃强先生也认为磁峰整个地区都是古蜀人生存繁衍的地方(前文已述)。特别是杜宇,为蜀治水而传位于鳖灵,鳖灵治水的功劳最大。当时的成都平原与周边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是内陆湖泊的淹没区,磁峰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几乎占60%以上。正因为有他的治理,川西内陆湖泊的水位才下降,裸露出无数适合农耕的台地,使人们能种上庄稼,吃上饱饭,过上幸福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他,感谢他带来的幸福生活,故立庙供奉,以此祭祀。都江堰二王庙原就是祭祀杜宇的庙宇,迁于郫县是因为庙宇年代久远腐朽不堪。二王庙原为望帝祠,南齐明帝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往今郫都区。齐明帝建武元年(公元494年),为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丰功伟绩,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二王庙。人们建庙堂于此也是有原因的,因鱼凫、杜宇率蜀民翻虹口到磁峰后,治水时曾在这里设指挥住地。杜宇因治水有功,后将王位禅让给鳖灵王(丛帝),隐归西山(今天的磁峰),人们立庙纪念也是理所当然。

川主庙与川王宫有共同之处,都是供奉治水有功的人物,但大都是李冰父子。磁峰场也有一座川王宫,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中,发现了原宫殿建造砖。此砖长约30厘米,厚约3厘米,边缘已风化。砖面烧制有“川王宫”三个字,字体工整,楷书。川王宫很多,宜宾、成都、江津乐山、仁寿、隆昌等地均有,建筑年代大多在明清时期。

磁峰川主庙建于何时,因何所修,所供何人,因无文字记载,只可在仅存点滴痕迹的谜团中逐步探讨。

磁峰地震后灾后重建时出土的川王宫建筑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