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克庄:士大夫诗人与自撰诗集,新宋学第5辑

刘克庄:士大夫诗人与自撰诗集,新宋学第5辑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爲一介詩人而受到最高評價的無疑是劉克莊。因此,接下來將以劉克莊爲南宋後期士大夫的典型例子來考察。順便提及,因《大全集》前冠有咸淳六年序,很顯然是劉克莊去世以後刊行的。無論如何,從劉克莊刊行“五稿”的事例可以看出:在宋朝最後的六七十年間,士大夫在生前刊行自撰集開始逐漸與民間書肆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並且從南宋中期開始變得更加普遍化。

刘克庄:士大夫诗人与自撰诗集,新宋学第5辑

嘉定年間(1208—1224)至宋朝滅亡(1279)約七十年間,確實曾在生前刊行自撰集的士大夫有:真德秀(1178—1235)、劉克莊(1187—1269)、林希逸(1193—?)等。三人當中,真、林與其説是詩人,不如説他們學者的名聲更大。作爲一介詩人而受到最高評價的無疑是劉克莊。因此,接下來將以劉克莊爲南宋後期士大夫的典型例子來考察。又,參考了祝尚書的《宋人别集敘録》(中華書局1999年11月版),以及侯體健和程章燦相關的具體研究

劉克莊生前刊行過多種别集,後世傳本最多的是《後村居士集》五十卷,即洪天錫所作墓誌銘(《四部叢刊》本《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五)中提到的“前集”(墓誌銘中還提到了“後集”“續集”“新集”,四集合計二百卷)。此集有淳祐九年(1249)林希逸序。而《四部叢刊》本《後村先生大全集》(以下簡稱爲《大全集》)卷首有林希逸咸淳六年(1270)序,中有“予戊申備數守莆,方得前集,刊之郡庠”,因此可以確定,“前集”,也就是《後村居士集》五十卷,是林希逸於淳祐九年前後在劉克莊故鄉莆田的郡庠刊行的。順便提及,因《大全集》前冠有咸淳六年序,很顯然是劉克莊去世以後刊行的。

更有意思的是,近年在福建福清古宅發現了“南嶽五稿”(以下簡稱爲“五稿”),侯體健、程章燦兩位先生對此有詳細介紹(2006年11月在北京德寶拍賣公司拍賣會上出品,據説立刻歸爲某位收藏家所有。書影也没有向大衆公開,因此這裏只能依據兩位先生的研究)。據稱,此“五稿”由《南嶽舊稿》《南嶽第一稿》《南嶽第三稿》《南嶽第四稿》構成,獨缺《第二稿》。雖然裏面没有牌記,但具備所謂“書棚本”的特徵,版式爲十行十八字,是杭州書肆陳起(?—1256,字宗之,號芸居)“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的刻本,侯體健和程章燦兩位先生也推斷它是陳宅書籍鋪所刊的江湖小集叢刊的一種。而且兩位先生還推測此“五稿”所收作品的創作時期應爲嘉定元年至嘉定十四年(1208—1222)的十五年間。也就是説,“五稿”收録的是劉克莊二十二歲至三十六歲爲止的早年之作。劉克莊雖然不是進士及第,但在二十三歲時因恩蔭出仕,因此這是一部士大夫在青年爲官時的詩集。現存四集如【附録】中所顯示的那樣(22以後),都爲一卷本,收録的詩都在一百首左右。

如果大體瀏覽一下【附録】,便可知它們除了版式以外,還具備兩點書棚本的顯著特徵,首先,基本上都是一卷本;第二,一卷所收作品的數量幾乎都未滿百首。“五稿”也符合這兩點特徵,因此侯先生和程先生推定的結論應該無誤。如果“五稿”是書棚本,那麽青年時期的劉克莊就是從自己的願望出發,希望能在民間書肆出版的。陸游和楊萬里在生前刊行的著作都是由地方官署出資,也就是所謂的官刻本。而劉克莊的“五稿”却是由民間書肆出版,也就是所謂的坊刻本。之前的宋代士大夫經常批評民間的營利出版,與他們保持距離,但劉克莊却跨越了這條界線。(www.xing528.com)

謹慎起見,筆者在此附帶提及,當時陳宅書籍鋪與其他民間書肆相比,可能原本就獨樹一幟。店主陳起在鄉試中中了解元,也會作詩,有詩集《芸居乙稿》傳世。葉適(1153—1223)編《四靈詩選》是陳起書籍鋪出版,陳起與四靈之一的趙師秀(1170—1219)相交甚密,趙師秀所編並博得好評的《二妙集》和《衆妙集》也很可能是陳起書籍鋪出版的。還有官至宰相的鄭清之(1176—1251)《安晚堂詩集》(附録14)。他出版的《江湖集》之所以會引發疑獄並且受到禁毁處分,也正是因爲集中收入了曾極和劉克莊等士大夫的詩。或者是陳起與士大夫的廣泛交遊,使得當時劉克莊忘記了他經營的是一家民間書肆吧。

根據侯先生與程先生的考證,“五稿”並没有收録作者當時的全部作品,而是一部經過嚴格篩選的選本。至於爲什麽他早期的詩集都是選本這個問題,將在下節進行詳細論述。無論如何,從劉克莊刊行“五稿”的事例可以看出:在宋朝最後的六七十年間,士大夫在生前刊行自撰集開始逐漸與民間書肆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並且從南宋中期開始變得更加普遍化。下一代士大夫切實地沿襲了楊萬里開闢的這條新途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