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服装材料学·基础篇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服装材料学·基础篇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织物的特征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连接而成,所以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线圈。图3-31为一简单纬编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图。线圈圈柱和圈弧集中分布在针织物的一面的,称为单面针织物,分布在针织物的两面的,称为双面针织物。罗纹组织是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正反面都呈现正面线圈的外观。纬编集圈组织是纬编针织物的花色组织,变化较多。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服装材料学·基础篇

针织物的特征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连接而成,所以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线圈。它在三维空间中,呈一空间曲线,其几何形态如图3-30所示。图3-31为一简单纬编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图。从图3-31中可知,线圈是由圈干1-2-3-4-5和延展线5-6-7所组成。圈干的直线部段1-2与4-5称为圈柱,弧线部段2-3-4称为针编弧,延展线5-6-7又称为沉编弧,由它来连接相邻的两个线圈。由图3-32可知,经编线圈也是由圈干1-2-3和延展线3-4组成,圈干的直线部段1-3与2-3称为圈柱,弧线部段1-2为圈弧。

图3-30 线圈空间结构

图3-31 纬编线圈结构

图3-32 经编线圈结构

(一)针织物组织

1.针织物组织基础

(1)线圈横列与纵行。在针织物中线圈沿横向连接的行列称为线圈横列,在纵向串套的行列称为线圈纵行,参见图3-31纬编线圈的横列和纵行。

(2)线圈的圈距与圈高。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左右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称为圈距,一般以A表示;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上下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间距,称为圈高,一般以B表示,如图3-31所示。

(3)线圈的正面与反面。针织物的外观有正面和反面之分,由线圈圈柱覆盖于圈弧的一面称为针织物的正面,由线圈圈弧覆盖着圈柱的一面称为针织物的反面。因为圈弧比圈柱对光线有较大的散射作用,故反面较为暗淡。

(4)单面针织物与双面针织物。线圈圈柱和圈弧集中分布在针织物的一面的,称为单面针织物,分布在针织物的两面的,称为双面针织物。

2.针织物组织分类

由于线圈构成形式的不同,针织物的组织有经编、纬编之分,各自又有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等,见表3-6。

表3-6 针织物组织分类

3.主要针织物组织及其特征

(1)纬编基本组织

①纬平针组织。纬平针组织是针织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单面组织,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单向相互串套而成,如图3-33所示。正反面具有不同的外观,正面显示纵向条纹,反面显露横向圈弧。纬平针织物表面平整,透气性较大,纵、横向有较好的延伸性,且横向延伸性比纵向强,纵向的断裂强度比横向大。织物容易脱散,卷边性大,有时还会产生线圈歪斜。适用于编织内衣、运动衣、袜类、手套、帽子等。

图3-33 纬平针组织结构图

②罗纹组织。罗纹组织是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正反面都呈现正面线圈的外观。改变正、反面线圈的不同配置,可得到不同条形排列的(如1+1、2+2、5+3等)罗纹,如图3-34所示。罗纹针织物的最大特点是有较大的横向延伸性和弹性,密度越大,弹性越好。另外,罗纹针织物不卷边,也不容易脱散。常用于编织有弹性需求的内外衣或服装部件,如弹力衫、运动衣以及袖口、领口、裤口、下摆等。

③双反面组织。双反面组织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以一定的组合(如1+1、2+2等)相互交替配置而成,如图3-35所示。当线圈处于松弛状态时,该组织的正反面都呈现反面横列的外观,并将正面线圈覆盖。双反面组织的针织物比较厚实,具有纵、横向弹性与延伸性相近的特点,上、下边不卷边,但都能脱散,适用于编织婴儿服装、袜子、手套、毛衫、头巾等成形针织品。

图3-34 罗纹组织结构图

图3-35 双反面组织结构图

④双罗纹组织。双罗纹组织又称棉毛组织,由两个罗纹组织交叉复合(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而成,正反面都呈现正面线圈,如图3-36所示。双罗纹针织物具有厚实、柔软、保暖性好、无卷边、抗脱散性较好及有一定弹性等特点,广泛用于编织内衣和运动衫裤。

⑤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是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如图3-37所示。纬编集圈组织是纬编针织物的花色组织,变化较多。利用不同颜色或粗细的纱线搭配不同的集圈组织,可使织物表面产生花纹、闪色、孔眼及凹凸等效应。集圈组织针织物较厚,脱散性较小、延伸性小,但易抽丝,广泛用于外衣面料。

图3-36 双罗纹组织结构图

图3-37 集圈组织结构图

⑥衬垫组织。衬垫组织由一根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间隔在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圈弧,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状,停留在织物的反面,如图3-38所示。该针织物表面平整、保暖性好,衬垫纱方向延伸度小。若对衬垫织物进行拉绒整理,则更能增加织物的保暖性和柔软感。主要用于编织儿童和成人的绒衣衫裤。

⑦添纱组织。添纱组织分全部线圈添纱组织和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前者指织物内所有的线圈均由两个线圈重叠形成,织物的一面由一种纱线显示,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示,如图3-39所示。后者又分绣花添纱和浮线添纱。绣花添纱是将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纱线覆盖在织物的部分线圈上,排列成一定的花纹而形成。浮线添纱是以平针组织为基础,组织中地纱线密度小,面纱线密度大,由地纱和面纱同时编织出紧密的添纱线圈。

图3-38 纬平针衬垫组织结构图

图3-39 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结构图 

⑧毛圈组织。毛圈组织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有单面毛圈和双面毛圈之分。图3-40所示为以平针作为地组织的单面纬编毛圈组织。该针织物柔软、厚实,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暖性,经剪毛等后整理可制得绒类织物。

⑨提花组织。纬编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成,有单面和双面之分。在那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上,不垫放新纱线,也不脱下旧线圈,纱线呈浮线留在织物反面,如图3-41所示。由于浮线的影响,横向延伸性及脱散性较小,穿着时易抽线,织物变得厚重,广泛应用于外衣面料。

图3-40 毛圈组织结构图

图3-41 提花组织结构图

(2)经编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

①经平组织。由两个横列组成一个完全组织,每根经纱在相邻织针上交替垫纱成圈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经平组织,如图3-42所示。其织物具有一定的纵、横向延伸性,易脱散,有时甚至会因脱散而使织物分离。应用于编织夏季衬衫面料及内衣、游泳衣、装饰用品等成形针织品。

②经缎组织。经缎组织是由每根经纱先以一个方向有次序地移动3根或3根以上的针距,然后再以相反方向有序地移动3根或3根以上的针距,在此过程中逐针垫纱成圈,如此循环编织而形成的组织,如图3-43所示。其织物卷边性与经平组织针织物相似,也有脱散性,但不会造成织物分离。由于不同方向倾斜的线圈横列对光线反射不同,因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横向条纹。经缎组织与其他组织复合,可得到一定的花纹效果。常用于编织外衣织物。

③编链组织。如图3-44所示,编链组织是每根经纱始终在同一织针上垫纱成圈的组织,它只能形成互相没有联系的线圈纵行,一般与其他组织复合形成织物,可以限制织物纵向延伸性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常用于编织蕾丝花边等装饰织物以及外衣和衬衫类织物。(www.xing528.com)

图3-42 经平组织结构图

图3-43 经缎组织结构图

图3-44 编链组织结构图

④经绒组织。如图3-45所示,经绒组织实为3针经平组织,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两枚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由于线圈纵行相互挤位,其线圈形态较平整,卷边性类似纬平针组织,横向延伸性较小,抗脱散性优于一般的经平组织。广泛用于编织内、外衣及衬衣等面料。

⑤经斜组织。如图3-46所示,经斜组织实为4针经平组织,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三枚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除具有经绒组织的特点之外,其延长线更长,横向延伸性更小。通常反面朝外使用,并广泛用于编织外衣面料。

⑥衬纬组织。如图3-47所示,衬纬组织是指在经编针织物的线圈主干与延展线之间,周期性地垫入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组织,分为全幅衬纬和部分衬纬两种。衬纬可形成花纹和网孔效应,用于编织外衣和装饰织物等。

⑦经编提花组织。经编提花组织是指某些织针不进行垫纱和脱圈而形成拉长线圈的组织,在织物上显露出呈曲折状的纵向波纹和不同高度的拉长线圈,如图3-48所示。

图3-45 经绒组织结构图

图3-46 经斜组织结构图

图3-47 衬纬组织结构图

图3-48 经编提花组织结构图

(二)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1.线圈长度

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是指一个线圈的纱线延展伸直后的长度,一般用l表示。如图3-31中的线圈长度为1-2-3-4-5-6-7。

线圈长度通常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地进行计算;或用拆散的方法,测量其实际长度;也可以用仪器直接测量输入到针织机上的纱线长度,来计算线圈长度。线圈长度一般用毫米(mm)作为单位。

线圈长度对针织物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针织物的稀密程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强度以及抗起毛起球性和勾丝性都有很大影响,是评定针织物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

2.密度

针织物的密度是指针织物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表示在一定纱线线密度条件下的针织物的稀密程度,是我国目前考核针织物物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针织物的密度有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针织物纵向密度常以5cm内线圈纵行方向的线圈横列数表示,横向密度常以5cm内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数表示,总密度则是25cm2内的线圈数,它等于横密与纵密的乘积。

针织物密度与线圈长度和针织机号有关,线圈长度愈长,机号愈小(针距愈大),针织物密度愈稀;反之相反。密度较大的针织物比较厚重、结实,尺寸稳定性、保暖性、强度、弹性、耐磨性、抗脱散性、抗起毛起球性较好,但透气性较差。

3.未充满系数

与机织物类似,密度相同而纱线粗细不同的针织物,其紧密程度是不同的。未充满系数可以说明在不同的纱线线密度情况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一般用δ表示,等于线圈长度l与纱线直径f的比值。

4.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是用每平方米的克重来表示。它是考核针织物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当已知针织物线圈长度l、纱线线密度Tt、横密pA和纵密pB时,则针织物单位面积重量Q′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Q′=0.0004×pA×pB×l×Tt×(1-Y)

式中:Y——加工时的损耗率

5.延伸度

针织物的延伸度是指针织物在受到外力拉伸时,尺寸伸长的特性。它一般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纱线性质和线密度等有关,针织物一般都有较大的延伸性。

6.弹性

针织物的弹性是指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后,针织物形状回复的能力,它取决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的弹性、纱线的摩擦因数和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等。

7.强力

针织物的强力是指针织物的断裂强力,一般用拉伸和顶破的方法来确定。针织物的强力取决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密度和纱线强力等因素。

按照外力作用于针织物的方向,针织物的强力可分为纵向强力、横向强力和总强力。

8.脱散性

针织物的脱散性是指当针织物的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线圈与线圈分离的现象。

针织物的脱散性与它的组织结构、纱线的摩擦因数、未充满系数和纱线的抗弯刚度等有关。一般纬编织物易脱散,经编织物不易脱散。

9.卷边性

在自由状态下,某些组织的针织物的边部发生包卷,这种现象称为卷边,这是由于线圈中弯曲线段所具有的内应力,力图使线段伸直而引起的。

卷边性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弹性、线密度、捻度和线圈长度等因素有关。

10.起毛起球性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摩擦等作用,使纤维或纱线露出织物表面形成毛茸(或丝环),这种现象称为织物起毛(或勾丝)。在继续使用过程中,如果织物表面的毛茸或丝环不能及时脱落,就会相互纠缠在一起,在织物表面形成许多球形小颗粒,称之为织物起球。

起毛起球现象在化纤类针织物中比较突出。它与原料种类、纱线结构、织物结构、染整加工和成品的服用条件等因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