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材料学·基础篇:机织物基本结构与特点

服装材料学·基础篇:机织物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织物结构主要指纱线在机织物中的交织形式,它包括经纬纱线的交织规律、排列紧密度等。图3-3机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式组织图中每一纵(列)和横(行)分别表示一根经线和一根纬线,每一小方格相当于经纬线的一个交叉点。斜纹组织的经、纬浮点构成明显的斜向织纹,且有左、右向和经、纬面之分。与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相比,由于交织点少且均匀分布,故纱线交织阻力小,结构较松,且只有单系统纱线浮在织物表面。

服装材料学·基础篇:机织物基本结构与特点

机织物结构主要指纱线在机织物中的交织形式,它包括经纬纱线的交织规律(织物组织)、排列紧密度等。其作用是将纱线以一定的空间几何形态构成织物并赋予织物一定的性能和某种织纹效果。

(一)机织物组织

1.组织概念及其表达形式

机织物组织是指经纬线在机织物中的交织规律。其表达形式主要有结构图和组织图(又称方格图),前者的特点是直观,后者因简单而常用,如图3-3所示。

图3-3 机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式

组织图中每一纵(列)和横(行)分别表示一根经线和一根纬线,每一小方格相当于经纬线的一个交叉点。方格有记号(通常用涂黑或“×”表示),则表示经线在纬线之上,称为经组织点;方格留白无记号,则表示经线在纬线之下,称为纬组织点。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的称为经面组织,反之称纬面组织。在相应的织物中,经面组织的织物正面以经线为主要效应,而纬面组织的织物以纬线为主要效应。

2.组织分类

机织物组织有成千上万种,但按构成形式和表面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重组织、双层组织、起绒组织、纱罗组织等,见表3-1。

表3-1 机织物组织分类

3.主要组织及其特征

(1)原组织。顾名思义,原组织是指所有组织的原始组织,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故又称三原组织,在织物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①平纹组织(图3-4)。平纹组织无经纬面之分,组织循环(箭头范围内)最小,交织点最多。故织物织纹简洁,质感纯朴,表面平整,光泽较为暗淡。由于交织阻力大,故织物坚牢、耐用,不易纰裂,裁剪不易散边,易缝纫且缝纫强度高。典型织物有平布、府绸、凡立丁、派力司、法兰绒、双绉、电力纺、夏布等。

②斜纹组织(图3-5)。斜纹组织的经、纬浮点构成明显的斜向织纹,且有左、右向和经、纬面之分。与平纹组织相比,斜纹浮线较长,组织中不交错的纱线容易靠拢,故织物比较柔软,光泽也较好。但当纱线的细度和织物的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斜纹织物的强度和紧度比平纹织物差,面料设计时常通过增加密度来提高强度。典型织物有卡其、哔叽、华达呢、黏丝里子绸、真丝绫等。

图3-4 平纹组织

图3-5 斜纹组织

③缎纹组织(图3-6)。常用五枚缎和八枚缎,有经、纬面之分。与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相比,由于交织点少且均匀分布,故纱线交织阻力小,结构较松,且只有单系统纱线浮在织物表面。织物比平纹织物、斜纹织物更为柔软、平滑、光亮、细腻,但强度(包括缝纫强度、使用强度等)差、易起毛、易折皱且不易去除,不易水洗。一般用于正装(礼服)面料,如桑波缎、软缎、素绉缎、织锦缎、贡缎、驼丝锦等。

(2)变化组织。变化组织是指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更其循环、浮长、组织点位置等而派生的各种组织,如平纹变化的重平、方平;斜纹变化的加强斜纹、复合斜纹、山形斜纹、曲线斜纹;缎纹变化的加强缎纹、变则缎纹和阴影缎纹等,如图3-7~图3-9所示。变化组织在保留其原组织特征的基础上,纹理较为粗犷,富有变化,织物质地相对柔软。

图3-6 缎纹组织

图3-7 平纹变化组织

图3-8 斜纹变化组织

(3)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织物表面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效应。按照联合方法和外观效果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网目组织、透孔组织、凸条组织、蜂巢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等,如图3-10~图3-16所示。

(4)重组织。重组织分重经组织和重纬组织,分别由两组及两组以上的经(纬)线与一组纬(经)线交织而成。其特点是单系统(经或纬)纱线呈重叠状,如图3-17、图3-18所示。织物可呈现多色提花或双面效应,且厚度、重量增加,适合制作春秋季服装。典型织物有织锦缎、古香缎、软缎、双面女衣呢等。

图3-9 缎纹变化组织

图3-10 条格组织

图3-11 绉组织图

(www.xing528.com)

图3-12 网目组织

图3-13 透孔组织

图3-14 凸条组织

图3-15 蜂巢组织

图3-16 小提花组织图

图3-17 经二重组织

图3-18 纬二重组织

(5)双层组织。双层组织由两组经线和两组纬线交织而成,其特点是经纬两系统纱线各自重叠,形成上下层连接的接结双层组织或局部分离的表里换层组织,如图3-19、图3-20所示。多用于丝织提花织物,如宋锦、冠乐绉等。

图3-19 接结双层组织

图3-20 表里换层组织

(6)起绒组织。起绒组织由地经地纬和绒经(或绒纬)交织而成,有经起绒(杆织法、双层分割法)和纬起绒(浮长通割法)之分,如图3-21、图3-22所示。织物呈现毛圈或毛绒的外观效果,手感丰满、厚重、柔软,保暖性好,弹性好,不易起皱,光泽柔和。典型织物如灯芯绒、平绒、天鹅绒、烂花绒等。

(7)纱罗组织。纱罗组织由相互扭绞的经线和平行的纬线交织而成。扭绞一次,织入一根纬线的为纱组织,如图3-23所示;扭绞一次,织入三根或三根以上奇数纬线的称罗组织,如图3-24所示。由于相互扭绞的纱线处形成结构稳定且清晰的孔眼,故织物透通性好,适用于夏季服装面料。典型品种如庐山纱、杭罗等。

图3-21 灯芯绒(浮长通割法)组织结构图

图3-22 平绒(双层分割法经起绒)结构示意图

(二)机织物紧密度

1.密度

机织物的经(纬)向密度,系指沿织物纬(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它表示了纱线排列的疏密程度。除丝织物用“根/cm”表示外,其余织物常用“根/10cm”表示。密度的设计与组成织物的纱线细度、组织结构及织物紧度等因素的设计要求有关,纱线越细,组织越松,紧度要求越大,织物密度设计就越大;反之相反。而机织物密度的实现依靠织机钢筘号数和筘穿入数,钢筘号数越大,穿入数越多,机织物密度越大;反之相反。

图3-23 纱组织结构图

图3-24 罗组织结构图

2.紧度

机织物紧度(即覆盖系数)是指经、纬纱线的直径(dj、dw)与两根经、纬纱线的平均中心距离(pj、pw)之比(或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如图3-25所示。它是比较织物紧密程度的指标,与织物的密度、纱线粗细及织物组织有关,对织物手感、悬垂性等形态风格以及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如紧度较大的织物一般比较厚重、结实和硬挺,尺寸稳定性、保暖性、强度、弹性、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抗勾丝性较好,而紧度较小的织物通透性较好。

图3-25 织物紧度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