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废除丞相职位,加强朱元璋的集权

废除丞相职位,加强朱元璋的集权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先是废除了原本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军队的管理权和调遣权分开。接着,朱元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废除丞相一职,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说到朱元璋对权力的重视,我们不妨从他废除丞相职位说起。这正是朱元璋担心的事情:丞相权力这么大,很容易威胁到自己。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相关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丞相职位,以后永不再设。

废除丞相职位,加强朱元璋的集权

做了皇帝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奖励功臣。在这个过程中,身居权力顶峰的朱元璋开始感受到了另一种危机:权力的流失。在朱元璋眼中,那些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原本都是可以同甘共苦的弟兄,但一旦自己做了皇帝,这些功臣们就不再是弟兄,而是张着嘴巴向自己讨要权力的官僚和军阀

这下该如何是好呢?

朱元璋先是废除了原本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军队的管理权和调遣权分开。这样一来,军权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接着,朱元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废除丞相一职,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里。这一方面反映出朱元璋的铁腕政治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权力的重视。

说到朱元璋对权力的重视,我们不妨从他废除丞相职位说起。明朝一开始建立的时候,是有丞相的,而且有左、右两位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天下事务,地位极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正是朱元璋担心的事情:丞相权力这么大,很容易威胁到自己。于是当时的丞相胡惟庸不幸撞到了枪口上……

胡惟庸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都是凤阳定远人,胡惟庸1373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惟庸的学生以及胡惟庸提拔上来的官员数量很多,在朝堂上慢慢形成了一个势力团体。他们相互包庇,利用多种手段铲除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的官员。很多官员看在眼里,却都因为惧怕胡惟庸报复而忍气吞声。除此之外,胡惟庸还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借查封犯罪官员的机会私自藏匿抄家而来的名画古玩,可以说是恣意妄为。(www.xing528.com)

这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像往常一样骑马在京城的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自己不小心从马上掉了下来,碰巧被一辆过路的马车轧过,死了。胡惟庸得知后杀死了马夫。此事发生在天子脚下,令朱元璋十分生气。后来,又发生了接待外国使者时因为疏忽而有损明朝威严的事情。朱元璋一怒之下,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一起抓进监狱。但是,这两位丞相都不愿承担罪责,一个劲儿地推卸责任,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朱元璋于是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这一下动静就闹大了,下边的官员们纷纷猜测朱元璋的用意,很快大家就看出了端倪,觉得朱元璋看似小题大做,实则矛头直指胡惟庸,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大小官员们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权结党、只手遮天,将其平时的恶行添油加醋一股脑地揭发出来。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相关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丞相职位,以后永不再设。 在胡惟庸这件事上,朱元璋对于权力的重视和强大的控制欲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打江山”时的担当和果断,已经转变为“坐江山”时的专权和冷酷。在他眼里,没有人可以威胁他手中的权力。不管这个人是当朝宰相,还是开国元勋,只要威胁到了他的皇权,结局就只有一个:杀无赦。

朱元璋随后陆续除掉了李善长、蓝玉等文武功臣。也许我们可以从《名山藏》上写的一件小事看到他的心思:太子朱标反对朱元璋杀掉功臣,朱元璋先让人在地上放一根满是荆棘的枝条,后又让朱标拿起来,朱标怕刺手没有拿。朱元璋便对他说:“荆棘上的刺太多,没法握在手里,我把这些刺去掉,再交给你,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杀的都是对国家有危险的人,除掉他们,将来你才能坐稳我的龙椅。”

自己从放牛娃、乞丐走到皇帝这一步不容易,权力不仅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要牢牢掌握在自己后人的手里。这才是朱元璋内心的真实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