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不符合要求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不符合要求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3.8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建筑模数、负荷变化情况等对空调区进行划分。目前,常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为压力无关型。变风量空调系统,当一次风送风量减少时,其新风量也随之减少,有新风量不能满足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潜在性。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不符合要求

【规范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7.3.8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建筑模数、负荷变化情况等对空调区进行划分。

2.系统形式,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划分、使用时间、负荷变化情况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变风量末端装置,宜选用压力无关型。

4.空调区和系统的最大送风量,应根据空调区和系统的夏季冷负荷确定;空调区的最小送风量,应根据负荷变化情况、气流组织等确定。

5.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措施。

6.风机应采用变速调节。

7.送风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4.2条的规定要求。

【解析】(www.xing528.com)

(1)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空调区划分非常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建筑模数、空调负荷特性、使用时间等;空调区的划分不同,其空调系统形式也不相同。变风量空调系统用于空调区内外分区时,常有以下系统组合形式:当内区独立采用全年送冷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时,外区可根据外区的空调负荷特性,设置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定风量空调系统等;当内外区合用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时,内区可采用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外区则根据外区的空调负荷特性,设置带再热盘管的变风量末端装置,用于外区的供暖;当内外区分别设置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时,内区机组仅需要全年供冷,而外区机组需要按季节进行供冷或供热转换;同时,外区宜按朝向分别设置空气处理机组,以保证每个系统中各末端装置所服务区域的转换时间一致。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类型很多,根据是否补偿系统压力变化可分为压力无关型和压力有关型末端两种,其中,压力无关型是指当系统主风管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其压力变化所引起的风量变化被检测并反馈到末端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调节风阀的开度来补偿此风量的变化。目前,常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为压力无关型。

按变风量末端的功能划分,常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见表3-10。

3-10 常用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978-7-111-48231-4-Chapter03-46.jpg

(3)末端装置的一次风应计算其一次风最大送风量,并核算一次风最小送风量。计算原则为:一次风最大送风量按所服务空调区域的逐时显热冷负荷综合最大值和送风温差计算确定;一次风最小送风量按末端装置本身的可调范围、温度控制区域的最小新风量,以及采用气流分布要求和加热器工作时送风温差要求等综合确定,通常可按最大设计送风量的30%~40%确定。

末端装置的一次风入口处最小风速一般根据末端装置风速传感器的类型确定。常用的风速传感器有皮托管式、螺旋桨式及超声波式风速传感器等。对于采用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的末端装置,其一次风入口处的最小风速一般不小于3m/s;对于采用螺旋桨式风速传感器、超声波式风速传感器、霍尔效应电磁式风速传感器、热线(热膜)式风速传感器等的末端装置,其一次风入口处的最小风速一般不小于1m/s。

(4)变风量空调系统,当一次风送风量减少时,其新风量也随之减少,有新风量不能满足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潜在性。因此,强调应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的措施。对采用双风机式变风量系统而言,当需要维持最小新风量时,为使新风量恒定,回风量则往往不是随送风量的变化按比例变化,而是要求与送风量保持恒定的差值。因此,要求送、回风机按转速分别控制,以满足最小新风量的要求。

(5)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改变应采用风机调速方法,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不宜采用恒速风机,通过改变送、回风阀的开度来实现变风量等简易方法。风机一般采用离心通风机,变频时应采取避免风机运行工作点进入风机不稳定区的措施。风机运行时最高效率点一般在风机设计最大送风量的70%~80%范围内。

(6)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选择不当时,送风口风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室内的气流组织,影响室内的热湿环境无法达到要求。对串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而言,因末端装置的送风量是恒定的,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