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2)对施工中使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可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要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与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工艺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要减少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取预测预防的风险控制方法。2)对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的控制。

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生产要素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含义包括:作为劳动主体的施工人员,即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者、作业者的素质及其组织效果;作为劳动对象的建筑材料、构件、半成品、工程设备等的质量;作为劳动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的水平;作为劳动手段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模具等的技术性能;施工环境——现场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通风、照明、安全等作业环境设置,协调配合的管理水平。

(1)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的质量包括参与工程施工各类人员的施工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和激励发挥个体潜能综合形成的群体素质。因此,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最好的组合,使施工人员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自控主体作用。

施工企业必须坚持职业资格注册制度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所选派的施工项目领导者、组织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能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所属施工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技术训练,提高每个作业者的质量活动能力和自控能力;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其资质、资格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与其分包的工程相适应。

(2)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1)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2)对施工中使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可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要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与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3)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运应根据构件的形状、尺寸、质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预制柱的吊点数量、位置应经计算确定,吊索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4)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在安装前要编制专项安装方案并经过审批后实施,安装完毕不仅必须经过自检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而且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3)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程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控制材料设备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规范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质量文件资料的完备性;优先采用节能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单位应按照现行的《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程序文件中关于材料和设备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明确规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和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原材料质量、钢筋加工和连接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构件结构性能、装饰材料、保温材料及拉结杆的质量等均应根据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应具有生产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记录。混凝土预制构件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4)工艺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工艺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www.xing528.com)

1)深入正确地分析工程特性、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制订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

3)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4)根据施工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成批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5)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

6)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分析气象、地质等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制订应对措施。

(5)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明显的风险特性。要减少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取预测预防的风险控制方法。

1)对施工现场自然环境因素的控制。对地质、水文等方面影响因素,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采取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围护等技术控制方案。

对气象方面的影响因素,应在施工方案中制订专项紧急预案,明确在不利条件下的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的准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预警与监控。

2)对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根据工程承发包合同的结构,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使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3)对施工作业环境因素的控制。要认真实施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施工平面规划和施工纪律,保证各种施工条件良好,制订应对停水、停电、火灾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应急预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