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觉与理解在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

直觉与理解在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明确提出,要深入考察、直觉体悟,并置比较。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重视直觉体悟和实际经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觉体悟使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直觉体悟在审美上是纯形式,没有任何经验内容,如中国画中的“笔墨情趣”“线条韵美”等。直觉体悟是一种个人心理,它不能被人提出来作为一种要求,不能要求别人也要服从自己的审美形态。

直觉与理解在文化情境下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

老子曾提及“沕望”这一哲学观念,《老子》第十四章言:“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沕,原指隐没,这里是深入探索的意思,美术教育研究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应该在事物内在本质上深入探索;望,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意思。古人云:“以人望人,则贤者可得矣。”其中,望就是比较的意思,将不同的人放在一起比较才能发现贤者。

老子认为,事物本身蕴含着道、规律、本质,依靠沏望的方法就能找到。通过沏与望才能发现道,通过深入了解、探索发现事物的实质,认识其本质内涵。老子明确提出,要深入考察、直觉体悟,并置比较。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重视直觉体悟和实际经验。墨家学说认为知识来源于亲知、闻知、说知。三者互辅相成,亲知是通过外接事物的感知、印象来获得直接的知识,闻知是通过见闻、学习、交流等获取间接知识,说知是通过逻辑推论获取新的知识。墨子用三个标准来检验知识,即后世的“三表法”,分别根据历史实际、社会实际、人民大众的利益这三个方面来衡量是非。墨子的“三知”“三表法”对后世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重事实、重经验、重实践也给后世的美术教育指明了道路。

美术教育具有显著的社会差异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术教育形态不一,文化艺术差异明显,因此美术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觉体悟使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承教育模式使经验能古老相传,使得中国美术教育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概念,将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重要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者的主体精神和自身思想,建立更加智慧的美术教育理论。而墨家思想后期的“异类不比”和韩非的参验法均是在美术教育中需要吸取的精神。(www.xing528.com)

直觉体悟在审美上是纯形式,没有任何经验内容,如中国画中的“笔墨情趣”“线条韵美”等。这种直观的审美是不带任何经验的、纯粹的、没有功利的,这才是纯粹审美。直觉体悟是一种个人心理,它不能被人提出来作为一种要求,不能要求别人也要服从自己的审美形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现象,在对中国画进行审美时,将艺术作品当作一种纯粹形式审美物进行观照,而艺术家们趋之若鹜地进行传承,造成一种假传统。这种假传统将仅属于个人的纯粹形式进行扩大,要求后世每个人都要将自己封闭在作者的这种心态中寻找美感,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即高扬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消融美与伦理,使一切观念归结为人格的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