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情境下美术教育的发展

文化情境下美术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消费文化与美术学科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摄像、传媒、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很少有针对美术教育的专门研究。随着消费文化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步入了转型期。消费品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儿童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通过将蕴含美术教育价值的步伐融入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儿童创造力、促进儿童多元化健康发展,最终使美术的本体价值与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文化情境下美术教育的发展

消费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消费”一词,常指使用商品或享用服务,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消费文化是指人类物质文化与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总和。最早提出消费文化的是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在对当代社会及其艺术形式的研究中提出这个概念。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的方式。当今社会的消费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从对物的消费逐渐扩展到对符号的消费,这种消费文化中的意识观念转变,从“消耗东西”扩展到更加广义的“使用”上,体现出了当今社会生产与消费的角色转变。

消费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创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消费文化体现出融入生活的审美特性。美术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记录人类思想文化及其发展过程的符号性载体之一,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美术中的文化。在中国,消费文化的研究虽然越来越多,但大多是通论性的,对于其专业的研究很少。对消费文化与美术学科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摄像、传媒、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很少有针对美术教育的专门研究。美术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儿童的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消费文化应首先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壮大,这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开创价值。(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受到冲击,消费文化走入中国社会,理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度文化空间转变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平面文化空间。消费结构变异导致环境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艺术中的消费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本等外部力量不断增强,纯艺术和泛艺术共处。随着消费文化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步入了转型期。消费品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儿童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通过将蕴含美术教育价值的步伐融入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儿童创造力、促进儿童多元化健康发展,最终使美术的本体价值与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