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在逍遥津(今安徽省合肥境内)一举打败孙权的十万大军,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著名战役。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吴军,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北濡须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派重兵据守合肥、皖城(在今潜山县境),作为向南攻吴的基地。魏吴双方在这几个地方频繁进行争夺战。如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曾率兵在濡须口攻打东吴,无功而返。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派大将吕蒙、甘宁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当时合肥仅有张辽、李典、乐进率领的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从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曹操在出征汉中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有“贼至乃发”(贼军到时再打开)的字样。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见上面写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双方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本来张辽、李典二人不睦,曹操为了防止战中二人间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这时,张辽说:“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吴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致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先行攻击他们,先挫伤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听到这话,感慨地说:“此为国家大事,就看你的计谋定得如何而已,我岂能因私下的恩怨而忽略公事呢?”于是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勇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次日的大战。
第二天凌晨,张辽披甲持戟,带着这八百勇士冲进了东吴军营里,亲自杀了数十人,斩了两将,并且高喊着:“张辽在此!”接着直冲进孙权营帐。孙权大惊,赶忙退到小土丘上,以长戟指挥军士防卫蜂拥而上的曹军。张辽在土丘下大喊,要孙权下来决一死战,孙权不敢有所举动。后来等局势稍稳一看,张辽军也不过数百人而已,就下令其他在外的部队从后面把张辽这些人层层包围起来,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跑。
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余陷在重围的士兵们高喊:“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圈把其他人带了出来。东吴士兵个个都被张辽的英勇行为所震撼,没有人敢抵挡他们。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www.xing528.com)
后来孙权大军展开了攻城作战。合肥城墙又高又坚固,吴军诸将连续强攻了十几日都打不下来。吕蒙、甘宁等人一时也都想不出什么破城之计。此时东吴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孙权只好下令班师。
东吴各部接到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张辽在城上看着吴军退去,发现孙权押阵于后面。东吴部队撤退,其余部队都已先行出发了,孙权押后,身边正是兵力最少的时候。张辽看到了机会。
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孙权要诸军先退,是想从逍遥津渡口渡河南撤。此时北岸只剩孙权及吕蒙、凌统等一千余人。张辽立刻与李典、乐进率合肥城守军出城袭击。
孙权看到合肥城步骑齐出,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可是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无法返回。无奈之下只有凌统带着亲卫士兵三百人与曹军展开激烈血战。凌统护送孙权突围到津桥,看着孙权安全地到了南岸,又回身继续再战,左右亲兵全部战死,凌统仅以身还。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加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都“叹息者良久”。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