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燕与火石戛戛的生活习性,陇中文化研究

家燕与火石戛戛的生活习性,陇中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陇中地区人们之所以将其称为火石戛戛,可能是缘于它的颜色与鸣叫声。由于当地民众不太了解这一生活习性,通常误认为火石戛戛在冬季会冬眠。在陇中地区,火石戛戛还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特殊生活习性,它是巢寄生鸟大杜鹃的义亲(宿主)[3]。总之,家燕和火石戛戛具有一些令人喜欢的生活习性,有些是比较相似的。火石戛戛还是巢寄生鸟大杜鹃的义亲,无怨无悔地哺育着大杜鹃雏鸟,自身繁衍受到极大限制。

家燕与火石戛戛的生活习性,陇中文化研究

在陇中农村地区,有两种鸟很受民众喜爱,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对它们予以特别保护,防止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它们就是家燕和火石戛戛(jiā),大人甚至用“掏了燕,死一院;掏了火石戛戛,死一家家”的谣谚禁忌来约束喜欢掏鸟窝的孩子。

家燕,又称燕子,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燕科。家燕外形非常可爱,背羽黑色,具有紫蓝色光泽;喉栗红色,腹部乳白色,尾长而分叉深;嘴黑褐色,喙短而扁,基部宽阔;腿短而弱,脚黑色。家燕是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主食,平均每天要捕捉450只昆虫以喂雏鸟。家燕最喜接近人类,多在居民的房梁上、墙角和屋檐下筑巢。家燕属夏候鸟,每年春天会由南方来到陇中地区筑巢繁殖,秋季又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每年进行一次南北大迁徙。一方面,去南方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另一方面,家燕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家燕捕食,南下是为寻找更丰富的食物。成年燕子第2年归返旧巢率达47.1%,有些雄性家燕会连续4年在同一屋檐下作巢[1]。在每年冬季家燕离去后,陇中农民都会小心地保护着它们的旧巢,希望翌年家燕继续返回原处产卵育雏。

火石戛戛(又称火失家),又名火燕[2]鹟,学名北红尾鸲,属科鸫亚科红尾鸲属。在陇中地区人们之所以将其称为火石戛戛,可能是缘于它的颜色与鸣叫声。其身体主要部位是棕红色或褐色,用“火石”以表形,其鸣叫声为“戛——戛——戛——”,用“戛戛”以表声。火石戛戛的外形大小与麻雀相似,但比麻雀漂亮,雄鸟的头顶后颈部为灰白色,后背黑色,腰以下为棕红色,颏喉和前胸为黑色,后面为红色,翅黑色并有两块大白斑。雌鸟除尾羽稍微沾红色外,身体其他部分主要为褐色。火石戛戛特别喜欢接近人类,主要在房屋墙壁破洞、天花板、屋檐、顶棚、烟道、墙头等建筑物的部分和柴垛等堆积物缝隙且离人很近的地方营巢。火石戛戛是食虫鸟,嗜吃昆虫且非常勤劳,食虫种类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火石戛戛属夏候鸟,春天后来到陇中地区,4—7月进入繁殖期,冬季前南归。由于当地民众不太了解这一生活习性,通常误认为火石戛戛在冬季会冬眠。因其生活习性等方面与燕子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人们又把火石戛戛称为“火燕”。(www.xing528.com)

在陇中地区,火石戛戛还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特殊生活习性,它是巢寄生鸟大杜鹃(俗称布谷鸟)的义亲(宿主)[3]。大杜鹃是技巧高超的巢寄生者,它能把卵寄生在125种其他鸟的巢中,火石戛戛就是其中一种。大杜鹃在火石戛戛开始孵卵前产卵,如果火石戛戛的卵已开始孵化,大杜鹃常常会把这些卵吃掉或扔掉。大杜鹃雏鸟通常比火石戛戛的雏鸟出壳早,大杜鹃雏鸟破壳后会本能地将火石戛戛的卵拱出巢外。因此,在陇中地区,经常会见到身体娇小的火石戛戛精心哺育身躯比自己还大的大杜鹃雏鸟的景象,这也引起人们对火石戛戛的怜爱和对大杜鹃的憎恶,出于义愤,有人甚至会将火石戛戛窝中大杜鹃雏鸟掏出后扔掉。

总之,家燕和火石戛戛具有一些令人喜欢的生活习性,有些是比较相似的。如:两者都属夏候鸟,喜欢接近人类,显示出与人为善的习性;两者都属益鸟,大量捕食昆虫,对人类有巨大贡献;两者都长得十分可爱,非常讨人喜欢。火石戛戛还是巢寄生鸟大杜鹃的义亲,无怨无悔地哺育着大杜鹃雏鸟,自身繁衍受到极大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